《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千山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二十卷,清釋函可撰。函可(1610~1659)字祖心,號剩人俗姓韓,名宗,明禮部尚書日纘子,廣東博羅縣人。弱冠聞名海內二十九歲出家于廬山。因記錄諸抗清殉難者的英勇事跡,被清軍查獲,備遭考訊,忍死不招,后械送北京,流放沈陽。歷主廣慈、大寧、永安、慈航諸寺。
函可是方外的愛國者,其詩多用以表達對清統治者的憎恨,對明室的懷戀和對殉國者的悼念。如《聞耳叔弟盡節》:“大旗吹折海風寒,未了孤心骨已殘。遺訓在慈寧有憾,浮漚于汝久無干。原鸰血盡生逾苦,池草根鋤夢亦乾。見說覆巢余卵在,呱呱何處夜漫漫。”函可之前山海關外人文與自然景觀很少有詩人吟詠(明末有少量歸化滿洲的漢族士人寫過一些,但質量很差),而函可詩中有大量作品寫于被流放的沈陽,如《辛卯寓普濟作八歌》《沈陽雜詩》《沈陽即事》《寒夜作》等。這些作品描寫自己一生悲慘的遭遇,攄寫自己堅定不移的斗爭意志,多為血淚之作,感人至深:“醉夫醉夫胡不死?百千捶楚余頭趾。鄉國遙遙一萬里,中有蔓荊及弧矢。骨肉喪盡不得歸,遠跡蒼茫大風起。大風起兮沙閉天,誰非人子兮心惄然。安得手扶白日兮,上照四塞之荒煙。下照萬丈之黃泉。”(《寓普濟寺作八歌》)
函可一些指斥清統治者的作品,亦言辭激烈,在清初遺民中也不多見:“生殺繇來總是恩,流離十載衲狐存。雁飛成字頻遭射,金鑄為人自不言?!?《沈陽即事》)被殺了還要謝恩,這大約是古今中外統治者很難做到的事,但清朝統治者做到了。這大約就是至今仍有許多文人還要歌頌康、雍、乾三位清帝“偉大”的原因吧。函可有些詩作表達了他的希望與憧憬:“牛車咿軋河上行,下有蛟龍凍不鳴。直待冰銷能幾日,寒風吹盡暖風生?!?《塞上四時歌》)
函可詩沒有一般釋子之詩的寒儉之氣,大多慷慨淋漓,如其詩所云:“公詩化為血,予血化作詩。不知詩與血,萬古濕淋漓。”(《讀杜詩》)其抒情敘事,必期于盡。
函可之集刻于康熙間,乾隆時被列入禁焚書目。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六一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陽春白雪》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