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茗柯詞》新詩鑒賞
詞別集,一卷,清張惠言撰。惠言見《詞選》。
張氏為常州詞派創(chuàng)始人,他推尊詞體,主張詞作應(yīng)有寄托,提倡含蓄沉著的藝術(shù)。
張詞多為描寫春愁秋怨、自然風(fēng)物之作,但言此意彼,顯有寄托。如:“海風(fēng)吹瘦骨,單衣冷,四月出榆關(guān)。看地盡塞垣,驚沙北走;山侵溟渤,疊障東還。人何在?柳柔搖不定,草短綠應(yīng)難。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頹垣短短,曲水彎彎。東風(fēng)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刪。不為尋春較遠,辜負春闌。念玉容寂寞,更無人處,經(jīng)他風(fēng)雨,能幾多番?欲附西來驛使,寄與春看。”(《風(fēng)流子·出關(guān)見桃花》)這首詞寫在山海關(guān)外見桃花后的感受,表面上是寫“玉容寂寞”,獨抱幽芳,無人賞鑒。但仔細推敲詞意,反復(fù)品味,詞是別有所指的。關(guān)外是清初葉、中葉貶斥遷謫罪犯的地方。順、康以來許多文字獄的受害者都被流放關(guān)外。著名的才子有吳兆騫、盧見曾、陳夢雷等。詞中所寫的桃花究竟指誰?為他人鳴不平還是寫自己多次參加禮部考試而不得一售,而奔走關(guān)外?很難確指,使讀者有詞旨沉晦之感。
其《水調(diào)歌頭·春日賦示楊生子掞》俊逸明快,而又蘊蓄豐富,頗為讀者稱道:“長饞白木柄,㔉破一庭寒。三枝兩枝生綠,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顏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蘭與菊,生意總欣然。曉來風(fēng),夜來雨。晚來煙。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便欲誅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憐,歌罷且更酌,與子繞花間。”這是第五首。詞中所表達的對欣欣生意的追求,對美的向往,既熱烈,又不造作。只要有四面花草,“何必蘭與菊”,執(zhí)著而又通脫。對于風(fēng)、雨、煙的功過他寫道:“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這樣的警句,真使讀者產(chǎn)生“先獲我心”之感。這五首詞可以說是常州詞派帶有典范性的作品,對后世影響較大。
張氏對于填詞很慎重,此集僅收詞四十六首。
有開明書店民國間排印《清名家詞》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詩學(xué)纂聞》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味雋齋詞》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