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潘之恒
楊姬行六,子字,更名曰超超。
人之以技自負者,其才、慧、致三者,每不能兼。有才而無慧,其才不靈;有慧而無致,其慧無穎;穎之能立見,自古罕矣!
楊之仙度,其超超者乎!賦質清婉,辭氣輕揚,才所尚也,而楊能具其美。一目默記,一接神會,一隅旁通,慧所涵也,楊能蘊其真。見獵而喜,將乘而蕩,登場而從容合節,不知所以然,其致仙也,而楊能以其閑閑而為超超。此之謂致也,所以靈其才而穎其慧者也。
余始見仙度于庭除之間,光耀已及于遠;既覯于壇坫之上,佳氣遂充于符;三遇于廣漠之野,縱橫若有持,曼衍若有節也。西施淡妝,而矜艷者喪色。仙乎!仙乎!美無度矣,而淺之乎?余以“度”字也。“仙”,仙乎?其未央哉!
——《鸞嘯小品》
〔注釋〕 超超:高妙而不著形跡的樣子。語見晉人陶潛《扇上畫贊》:“超超丈人,日夕在耘。” 見獵而喜:語本宋代《二程全書·遺書七》:“明道(程顥)年十六七時,好田獵。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 不知所以然:語出《莊子·達生》:“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長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閑閑:從容自得的樣子。 覯(ɡòu),遇見。壇坫(diàn):古時盟會的場所,這里指廟臺之類演出場所。 曼衍:變化無窮。 以度字:楊姬原字“子”,潘之恒擬更其字為“仙度”,所以說“以‘度’字”。
中國是一個戲劇大國,歷來無論朝野士民,常常把演戲看作是升平喜慶的盛事。故而演唱之聲不絕于廳堂、廟臺之上,也不絕于草野、集會之間。但中國古代專門談論表演藝術的文字卻很少。原因是封建文人大多對戲曲藝人持有一種偏見,因此就不愿涉筆于此,即使偶有涉及,也多是游戲筆墨,視優為娼,把藝術混同于青樓賣笑。
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幾個不顧世俗偏見的文人,把平生很大精力花在看戲、評戲上,以演員為友,以介紹演劇藝術為己任,如元代的夏庭芝,明代的潘之恒、張岱等人。
《仙度》是一篇生動的談藝小品,評論的是當時南京的著名女演員楊潤卿。潤卿字子,因排行第六,人稱楊六。后由潘之恒改其名為“超超”,又改其字為“仙度”。潘之恒之所以稱她為“仙度”,有“其度若仙”的意思。度,既是風度,又是尺度,作為演員來說,這是指形象風貌以及表演的分寸感。仙度者,風姿綽約,行止得體,翩然若仙之謂也。
“才”、“慧”、“致”,是一個好演員必具的素質。“才”指才華,“慧”指聰慧,“致”指風致。“才”是一種稟賦,“慧”是一種智能,兩者都是內涵的素質。而“致”則是外現的風采。三者并提,就是要求演員兼具內在與外在兩方面的素質。因為演員不僅要有超眾的聲容、才氣,深厚的內心世界,而且要有能力把一切內心生活外化為可視的外在形象。只有三者兼備,才有可能成為十分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但事實上,這三者相兼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有才而無慧,這種才就缺少靈動的生氣;如果有慧而無致,這種慧也不能脫穎而出。楊超超能夠兼備這三者,因而她就成為一個很優秀的演員。
先論她的才:她氣質清麗婉約,舉止細膩明快,言談輕爽敏捷。演員的“才”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作于表演的“材料”,要看形貌氣質;作為表演的“才賦”,則要看動作談吐。超超既有天生麗質,又有舉止風韻,可謂數美畢具。
次論她的慧:她遇事能夠過目不忘,可見記憶力強;初次涉及事理就能心領神會,可見理解力強;還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可見想象力強。真是一個極端聰慧的女子。但是她聰明而不外露,以葆養其真純而防止流于淺薄。
再論她的致:“見獵而喜”,喜歡打獵的人見別人打獵,就不由得心動,也總想試一試;比喻舊習難改,一觸及所好,就躍躍欲試。作為演員,這就是見舞臺而心動,有一種上臺表演的欲望。“將乘而蕩”,即將駕乘車船,心中先就奔騰動蕩起來;比喻行動之前的心理動勢。作為演員,這就是在登臺之前,全身心已先進入了劇中的情境。“不知所以然”,意謂自然而然的現象,屬于天機自動,而不是人為可及的。“以其閑閑而為超超”,以從容自得的神態進入一種無法言傳的高妙境界。總之,她有強烈的表演欲望,有迅速進入創作狀態的能力,而且有良好的舞臺感覺能力和控制能力,故而能自然而又自如地適應舞臺情境和節奏的規定,完美地體現出舞臺形象的風貌。
如果說,“才”是一種稟賦,“慧”是一種內在的智能,那么“致”也就是一種體現的能力。這些構成了一個優秀演員所必須具有的由內至外的藝術素質。由于楊超超三者兼而有之,所以就有可能“靈其才而穎其慧”。
但是,有了優秀的個人素質,只是具備成為一個優秀演員的可能性和良好基礎,而真正的藝術創造能力還要在藝術實踐中不斷獲得。作者始見超超于私家庭院,再見于廟會壇臺,后見于村野廣場,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寬廣,可見她在不停歇的社會藝術活動中,得到磨煉,步步成熟起來,漸漸臻于完美。她始而以光彩動人,進而充溢著靈氣,終而顯得優游無極而又揮灑有度,真是到了風度如仙的化境。
一篇三百余字的短文,卻能如此錯落有致地道出演員的主體精神及其藝術表現的奧秘,的確有描風鏤空的妙處。明珠雖小,卻能照映六合。誰能說作者的傳神之筆僅僅展現了一個絕代名伶楊超超的儀態和豐姿呢?
上一篇:《亡妻龔氏壙銘·〔清〕彭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以馬為虎·〔北齊〕顏之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