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孫西庵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十卷,明孫蕡撰,蕡(1334~1389)字仲衍,號西庵,廣東順德人。洪武三年(1370)進士,選入為翰林典簿,參與修訂《洪武正韻》。以事下獄,使筑京師城垣,以粵語吟詩,多忠君愛國之語,因之被釋。為蘇州經(jīng)歷,后藍玉案發(fā),蕡因為玉題畫被殺。
孫詩多為記錄自己行蹤經(jīng)歷之作,其中一些表現(xiàn)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客觀上反映了明初知識分子在嚴酷的專制統(tǒng)治下的悲慘命運。孫蕡被殺時寫道:“鼉鼓三聲急,西山月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看似曠達,其實沉痛已極。孫氏處于明初,許多作品生動描寫了當(dāng)時經(jīng)濟的恢復(fù)和城市的繁華,如《廣州行》:“朱樓十里映楊柳,簾櫳上下開戶牖。閩姬越女顏如花,蠻歌野曲聲咿啞。岢峨大舶映云日,賈客千家萬家室。春風(fēng)列屋艷神仙,夜月滿江聞管弦。良辰吉日天氣好,翡翠明珠照煙島。亂鳴鼉鼓競龍舟,爭睹金釵斗百草。”《南京行》更是著力鋪排南京的繁華佳麗,而且詩中反映了由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些文士通過寫作賣錢以改善生活。其他如《湖州樂》《蔣陵兒》也都以城市生活為題材。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的《平原田家行》反映了明朝建立后,農(nóng)民生活雖比元末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貧困的現(xiàn)實。
孫詩五古多擬古之作。七古歌行,題材廣泛,清麗婉暢,富于才情,近于唐之岑參與元稹、白居易。其近體較為平易,但也注重詞藻其七絕組詩《閨怨》一百二十四首,《幽居雜詠》七十四首,規(guī)模宏大較為杰出。
孫氏為元末明初粵派代表人物,早年與黃哲、王佐、李德、趙介等結(jié)“南園詩杜”,號稱嶺南五先生。對于廣東詩歌創(chuàng)作開展有一定的貢獻。
孫集為其門人黎貞所編。其后流傳有兩本,一為明弘治間銅活字本,為十卷;一為明萬歷間葉初春裒集校正本,詩八卷,文一卷,清道光間蕡八世孫孫康業(yè)加以校勘重刻,卷首附有詩人傳記及評論。兩本相校,“弘治本”有而“葉本”無者詩有九十余首,“葉本”有“弘治本”無的詩八首。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全閩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月屋樵吟》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