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出版·蝴蝶裝
書籍裝幀形式之一。始于唐末,盛行于北宋。其裝訂方法是將每頁從中縫把有文字的兩個半頁對折,背面空白處在外,然后把這樣對折的一疊散頁用一張紙從前包到后面,并將各頁折口處牢牢地粘連在這張紙上,以免脫落,這樣就形成了蝴蝶裝的書。其所以得名,是因為書冊打開后左右對稱,猶如蝴蝶展開雙翅,因而稱為“蝴蝶裝”,或“蝶裝”。蝴蝶裝用以包裹書冊前后、形成封面和封底的紙,叫做“書衣”(今稱“書皮”)。書衣往往內用軟紙,外加一層硬紙,有時還用綾錦為表,很像現在的精裝書。書衣封面左邊有時貼上張狹長的簽條,叫“書簽”,上寫書名、冊次,有時加上卷次。書冊的上端稱“書頭”或“書首”,下端叫“書根”,右邊粘連的一邊叫“書背”或“書脊”,左邊翻閱的一邊叫“書口”。由于蝴蝶裝的書衣都很堅硬結實,所以書上架的方法與今天的書籍相似,是立放在書架上。只不過今天的書籍插立時是書背向外,書頭在上,書根向下壓在板上,而蝴蝶裝的書則是書背向上,書根向外,書口向下壓在板上。蝴蝶裝書籍繼承了折疊形制書籍翻閱方便的優點,裝訂在冊后又不易斷裂、散亂,所以很快成為書籍的主要形制。但有一個缺點,即由于每頁有字的一面對折在內,空白的背面在外,打開書,往往盡碰上空白的背面;而且讀完一頁,必須連翻兩頁,才能繼續讀下去,也很不方便,于是人們又發明了包背裝。
蝴蝶裝
上一篇:書法楹聯·虞世南
下一篇:書法楹聯·褚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