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張騫
西漢時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漢中郡成固(今陜西城固縣)人。約生于公元前175年前后的漢文帝時代。武帝建元年間,曾任過郎官。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為聯絡西域各民族共擊騷擾邊疆的匈奴,應召持節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扣留了十余年。之后,到達西域,同大宛國、康居國、大月氏、大夏等交好。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乘亂逃出,于武帝元朔三年(前126)返漢,被封為大中大夫。據西域得知有身毒(今印度)國的情況,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再一次從西蜀犍為(今四川宜賓)出發,向身毒進發。可惜這次由于種種阻撓,只到達昆明一帶便失敗了。元狩四年(前119),奉命出使烏孫國,又在烏孫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于闐、抒彌等國,建立了廣泛的外交關系。因而打通了漢朝同西域諸國的道路。回朝后,受到武帝表彰,被封為大行,位列九卿,封博望侯,主管少數民族事務及同各國的外交活動。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因病逝世。
張騫一生的主要貢獻在于通過他的探險和出使西域,擴大了人民的視野,正式打通了漢朝與西域的通道,不僅加強了西域各族人民同漢族人民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封建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而且開辟了古代東西方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東起長安,經甘肅、新疆、阿富汗、伊朗,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東岸,長達七千多公里,是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條國際性貿易通道。這條路成了中西人民友誼的象征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張騫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旅行家、探險家和卓越的外交家。
上一篇:古代教育·張載
下一篇:飲食文化·待客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