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清代譴責小說。作者吳沃堯(1866—1910),字小允,號繭人,又號趼人。因又自稱為我佛山人。他寫的小說數量很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最為著名,1903年至1905年連載于《新小說》,1906年至1910年陸續出8冊,共一百零八回。這部小說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小說通過“九死一生”(作者的影子)在20年中耳聞目睹的無數怪現狀,描繪了一幅行將崩潰的清帝國的社會圖卷,反映了1884年中法戰爭前后到20世紀初期極端腐敗的政治、社會生活。它主要以揭露官場為主,旁及商場、洋場等許多社會黑暗,目的在譴責人類的“蛇蟲鼠蟻、豺狼虎豹、魑魅魍魎”。小說中出現的大大小小文武官僚,有作賊的知縣、盜銀的道臺、叫妻子給制臺“按摩”的候補道臺、販賣婦女的學政、讓祖父乞食的吏部主事,脅迫新媳婦去做制臺姨太太的茍才觀察等等,都是骯臟齷齪、卑污茍賤、貪生怕死、投降賣國的官僚群丑。小說描寫的洋場才子,斗方名士都是不學無術、欺世盜名的卑鄙無恥之徒。這里有“九死一生”的伯父,道貌岸然卻拐騙亡弟的錢財欺凌寡婦孤侄。還有開口患難與共、忠孝節義的符彌軒,百般虐待老祖父,以及冒充弟弟之名當官,并把其弟媳“公諸同好,作為謀差門路”的冒可基。這些衣冠禽獸的行為,反映了當時封建宗法制度和倫常關系的瀕于總崩潰,是一幅封建末世的圖景。在小說中作者也塑造了吳繼之和蔡伯笙等幾個正面人物形象,他們正直,賢良,有一定的才能,但又恪守著封建道德,以致走投無路。作者從改良主義出發,把社會上詭變百出的種種“怪現狀”的出現,都歸之于“人心不古”,不肯觸動封建制度,所以作品常常流露出感傷厭世之情緒。小說結構比較完整,運用諷刺手法寫人敘事,但缺乏深刻批判力。
上一篇:音樂戲曲·樂記
下一篇:杰出人物·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