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歷法·日食的觀測記錄
早在夏代,我國就有對日食的觀測記錄,這在《書經·胤征篇》中有明確記載,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在殷商的甲骨文中也有多次記錄。自《春秋》以后,我國古代的文化典籍一直都有日食的記錄,且保存得相當完整。據統計,從春秋時代到清朝中葉,日食記錄在一千次左右,其中主要是日全食與日環食。到了漢代,日食的記錄較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日食的起止時間,日食初虧所起的方位,日食時太陽的位置等等都有了較深入的研究。二十四史中對日食的記載,大部分是在該朝代的首都所作的觀測。日食的觀測是檢驗歷法計算的手段,這在古代的一些天文學著作中都有體現。歷法要由觀測來檢驗,同時,觀測的提高也促進了歷法的進步,在我國的歷史上,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反復檢驗和不斷改進,才使我國的歷法逐步完善起來。
我國古代的大量的日食記錄,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份珍貴的遺產,對研究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有重大的作用。1969年,有人用25個古代日全食對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進行了研究,其中我國古代的就占九個,比例最大。我國古代的日食觀測記錄,是我國天文學史、世界天文學史上的寶貴資料。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施耐庵
下一篇:雕塑·昭陵六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