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慶
課文導讀
《陳太丘與友期》 這則故事, 突出了守信、 講禮貌的做人準則。 陳太丘年僅七歲的兒子元方, 與友人 “非人哉! 與人期行, 相委而去” 的怒罵針鋒相對, 據理駁訴, 指出 “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 則是無禮”, 讓友人慚愧難當, 無地自容。 最后, “元方入門不顧” 的舉動, 更是對失信、 無禮的友人的藐視。這則故事, 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 表現了年僅七歲的陳元方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課文注譯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2),去后乃至(3)。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4)。客問元方:“尊君(5)在不(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7)。”友人便怒:“非人哉(8)!與人期行,相委而去(9)。”元方曰:“君與家君(10)期日中。日中不至,則(11)是無信(12);對子(13)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14)之(15),元方入門不顧(16)。
(1)〔期行〕相約同行。期,相約,約定。(2)〔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3)〔乃至〕(友人)才到。(4)〔戲〕玩耍。(5)〔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6)〔不〕通“否”,表疑問。(7)〔去〕離開。(8)〔非人哉〕不是人啊。(9)〔相委而去〕丟下我就走了。相,指一方,無“相互”之意。(10)〔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11)〔則〕就。(12)〔信〕守信,講信用。(13)〔對子〕對著兒子的面。(14)〔引〕拉。(15)〔之〕他,代元方。(16)〔顧〕回頭看。
問題與探究
1. 《陳太丘與友期 》 一文中 , 出現了一些與我們今天說法不同的稱謂 , 如 “尊君”、 “家君” 等, 你還知道其他一些稱謂嗎?
2. 在友人 “慚”, “下車引之” 時, 元方卻 “入門不顧” 是否失禮?
文章鏈接
文 舉 之 對
《世說新語》
孔文舉年十歲, 隨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 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 皆俊才清稱(1)及中表親乃通。 文舉至門, 謂吏曰: “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 前坐。 元禮問曰: “君與仆有何親?” 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2)有師資之專(3), 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后至, 人以其語語(4)之, 韙曰: “小時了了(5), 大未必佳。” 文舉曰: “想君小時, 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6)。
孔文舉年十歲, 隨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 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 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乃通。 文舉至門, 謂吏曰: “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 前坐。 元禮問曰: “君與仆有何親?” 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2)有師資之專(3), 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后至, 人以其語語(4)之, 韙曰: “小時了了(5), 大未必佳。” 文舉曰: “想君小時, 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6)。
注釋:
(1) 〔清稱〕 有好名聲。 (2) 〔伯陽〕 姓李名耳, 俗稱老子。 (3) 〔師資之專〕 教師與弟子的專遇。 (4) 〔語 (yù)〕 告訴。 (5) 〔了了〕 明白, 懂得。 (6) 〔踧踖 (cùjí)〕 局促不安。
譯文:
孔文舉十歲時, 跟隨父親到了洛陽。 當時李元禮有很高的名望, 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人, 都要才智超群、 有清高的名聲, 或是中表親戚才肯通報。 孔文舉來到門前, 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通報之后, 進去入座。 李元禮問道: “你同我是什么親戚啊?” 回答說: “從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你的祖先李伯陽曾經有過師友之誼, 這就是說我們兩家世世代代是有友好往來的。” 李元禮和賓客們聽后無不感到驚奇。 太中大夫陳韙后來也到了, 有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 陳韙說: “小時候聰明伶俐的人, 長大后未必也很好。” 孔文舉說: “想來你小時候, 一定是聰明伶俐了。”陳韙大為狼狽。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二、 辨別下列詞語哪些屬于敬詞, 哪些屬于謙詞。
1. 敝人 2. 卑職 3. 陛下 4. 令尊 5. 寡人 6. 足下 7. 令郎 8. 老朽 9. 麾下
敬詞:
謙詞:
三、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與 “尊君在不” 的 “不” 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
A. 誨女知之乎 B. 學而不思則罔
C. 路轉溪頭忽見 D.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四、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 “之” 與 “下車引之” 的 “之” 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君子之學必好問 B. 子將安之
C. 良鄂然欲毆之 D. 投諸渤海之尾
五、 《文舉之對》 這則故事以簡潔的文筆勾勒出孔融小時是怎樣的一個人? 說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出師表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望江南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