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小隱余音》新詩鑒賞
散曲別集,一卷,元汪元亨撰。元亭(生卒年不詳)號云林,別號臨川佚老,饒州(今江西波陽)人。仕為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至正間在蘇州一帶活動,入明尚在世。
汪氏散曲善把描寫隱居生活的樂趣和揭露、批判政治的黑暗,社會的腐朽結合在一起,以達到警世的目的。如:“憎蒼蠅競血,惡黑蟻爭穴。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茍且,嘆烏衣一旦非王謝,怕青山兩岸分吳越,厭紅塵萬丈混龍蛇,老先生去也。”(《醉太平·警世》)“榮華夢一場,功名紙半張。是非海波千丈,馬蹄踏碎禁街霜。聽幾度頭雞唱,塵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麟鳳綱,慕羨齊首陽。嘆韓彭未央,早納紙風魔狀。”(《朝天子·歸隱》)
元末明初士大夫處境極艱難,元末群雄混戰,特別是江西一帶,戰亂頻仍,持續了一二十年,人們生活難以安定。明初太祖元璋猜忌功臣,嫉刻士大夫,屢興文字獄,群臣生命朝不保夕。曲中所謂“蒼蠅競血”“黑蟻爭穴”“青山兩岸分吳越”“紅塵萬丈混龍蛇”,正是指這一場大戰亂,“英雄們”你來我往,寸利必得;老百姓則是想“坐穩了奴隸”而不可得。“嘆韓彭未央,早納紙風魔狀。”也是有具體的社會內容的。宋濂、劉基的下場,胡惟庸、藍玉兩大案所株連的功臣都是這兩句曲詞的注腳。明初詩人袁凱正是以佯裝瘋癲而幸免一死的。因此,汪氏歸隱不是故作高蹈,而是有事出于不得已者。他的作品正反映這個時代許多士人的心態。
在《沉醉東風·歸田》中寫道:“二十載江湖落魄,三千里程路奔波。虎狼叢辨是非,風波海分人我,到如今作啞裝矬。著意來尋安樂窩,擺脫了名韁利鎖。”現實的苦難消磨盡詩人的銳氣,所以他才選擇消極退讓這條路。
汪氏在描寫隱居生活時,也主要著眼于隱居生活更為安全。這一點在其作品中俯拾皆是:“避風波跳出塵寰,抗疏休官,倜儻歸山。省兩腳干忙,把寸心常靜,遣兩鬢遲斑。”“遠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天光。董陶成野叟情,剷削去官時樣。演習會牧歌樵唱。老瓦盆醉幾場,不撞入天羅地網。”(《沉醉東風·歸田》)
汪曲感情趨勢強烈,氣勢奔放,曲中多議論,即使是寫景也為議論服務。
汪集本有《小隱余音》和《云林清賞》二種,均佚。
明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言《歸田錄》即《小隱余音》,《錄鬼簿續編》言云林有《歸田錄》百首。《雍熙樂府》正存《醉太平》《沉醉東風》《折桂令》《朝天子》《雁兒落帶得勝令》各二十首,疑即《歸田錄》。故盧前輯為此書。
有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1979年所刻《飲虹簃所刻曲》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誠意伯文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程孟陽先生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