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富春山居圖
元代黃公望作。長卷,紙本,水墨??v33厘米,橫636.9厘米。作為山水畫史中最負盛名的經典作品之一,作者將富春江兩岸數百里景色概括筆底,場面壯觀,視野開闊,富春山脈此起彼落,連綿蜿蜒,顯現著交響樂一般的節奏感,使觀者大有應接不暇之感。作者自79歲始作此畫,“而三、四載未得完備”,為充實畫中內容,他常常云游在外,袖攜紙筆,凡遇景物,即為摹寫,終于“經營七年而成”??v觀此圖畫法:先將整個畫面的構圖,從淡墨勾出大體輪廓,然后逐一補填、充實,先著淡墨,漸次加重,直至滿意為止。表現為線條和點子的互相映襯,筆跡的復蓋加厚,用草篆筆法,中鋒、側鋒、尖筆、禿筆雜用,將長短干筆皴擦與濕筆披麻渾成一體,筆隨心運,起伏跌宕,飄逸舒展,真是“氣清質實,骨蒼神腴”,令人一覽而有余味,再覽而不忍釋手,充分展示了作者嫻熟老辣,不事雕琢的筆法。在章法布局上,作者將五代、北宋的全景式宏敞結構注入曠遠不羈的情調,又吸收了南宋小景構圖主次分明的優點,繪出“尺幅絹紙,淡山無盡”,及洗蕩清空的飄逸神采。惲南田贊曰:“凡十數峰,一峰一伏;數百樹,一樹一態,雄秀蒼莽,變化極矣?!贝砹嗽剿嫷膶懸饧记?,也代表了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本畫有真偽兩卷,皆不全,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真本已裂為長短兩段,短者為卷首,藏浙江省博物館,定名《剩山圖》,偽本稱“子明卷”,缺卷尾一段。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論·宋濂
下一篇:散文·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