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
嘉靖至泰昌時期為明后期。這時期的江西文壇特別熱鬧,有詩文集傳世的作家也特別多(近50位),尤其是文學巨匠湯顯祖的加盟,為江西文壇再鑄輝煌,故視明后期為明代江西詩歌的中興時期。
嘉靖之季,“后七子”興起,是繼“前七子”之后復古派的再度崛起,“后五子”“續五子”“廣五子”“末五子”等推波助瀾,由此匯成浩浩蕩蕩的復古大潮?!昂让胰怀娠L,不奉李(攀龍)、王(世貞)之教者,幾等于夷狄之不奉正朔?!?sup>[1]但仍然出現了反對者,如徐渭等人,其中就有江西臨川人湯顯祖。“臨川攻之于前,公安、竟陵掊之于后”[2],“若專與弇州(王世貞)為難者,江右湯若士,變而成方,不離大雅”[3]。可見,湯顯祖以他“情至”的文學理論和宏富的詩文創作實踐(詩2260余首、文600余篇),對明后期詩文的反復古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他創作的以“臨川四夢”為代表的傳奇(即戲曲),代表了明代傳奇的最高水平,奠定了他在明代乃至整個古代戲曲史上的崇高地位。
當“后七子”的復古之風正熾的時候,能夠與之聲應氣求的江西籍作家寥寥無幾,只有號稱“后五子”之一的余曰德和被稱為“續五子”之一的朱多煃。原因是,自弘正之后,江西作家作為群體已不再占文壇的主流地位,也沒有出現像楊士奇那樣的文壇領袖,所以也就無法在文壇領風氣之先,即便此后出現的湯顯祖也是如此。如上一章所述,自明中期始,江西文化的中心已經由文學轉向了理學,大量理學家的涌現,造就了江西“理學之邦”的美譽。這些理學家們在傳承、發揚前輩師說的同時,也不偏廢文學,創作了不少的詩文作品,為明后期的江西文壇貢獻自己的力量。
理學作家仍然是明后期江西文壇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此時的理學作家主要有三類:
(1)江右王門學派作家,包括江右王門南昌“三魏”兄弟作家;江右王門主事學派作家如歐陽德、胡直、鄒元標、宋儀望等;江右王門主敬學派作家如王時槐、鄧元錫等;江右王門主靜學派(歸寂派)作家如羅洪先、劉陽(兩峰)、劉元卿等;江右王門其他作家如萬虞愷、李萬實、徐燦、陳嘉謨、鄧以贊等。
(2)王門別派作家,包括泰州學派作家如羅汝芳、祝世祿等;止修學派作家如李材等。
(3)其他理學作家,包括甘泉學派作家如呂懷、楊時喬等;白沙學派作家如史桂芳等。他們都以各自富有特色的詩文創作,為江西文學乃至整個明代文學增光添彩。
湯顯祖和理學作家之外,明后期江西作家還有:狷介求實學的章袞,宦游時多應酬之作,歸田后所作題材較豐富;留意理學而不傍門戶的尹臺,雅質風藻,不愧名家;筑草堂作物外游的萬衣,詩文皆直抒胸臆,不計工拙,風格清新質樸;未能脫俗的作家江以達、李璣,詩染后七子之習;好學、敦風節的陳邦瞻,以近體詩見長,七律綿邈麗密;司寇董裕,不以文學名家,詩多山水之作,有仙道之氣,風格秾麗古直;“續五子”之一的余曰德,詩大都沿襲七子格調,尤顯卑弱;與“后七子”唱和的況叔祺,其詩體格與明后七子相類,文尤典雅可誦,可為后世法;在南曹結“清溪社”的詩人朱孟震,詩歌音節瀏亮,選詞雋雅,格調閎暢,體氣高妙。著述等身的郭子章、謝廷諒、鄧渼,三人中鄧渼成就最高。其中,子章揚歷外臺而書不輟,詩嫌合格者少,然勝于軟熟者多;廷諒所作,頗工麗自喜,而邊幅太狹;鄧渼文武全才,軍功卓著,詩文也頗有成就,其詩有山林文學的特色及隱曲不暢的缺點;儒將作家譚綸,文章閎中肆外,粹然成一家之言;多才多藝的王演疇,多應酬之作,詩名為其書法才能所掩;文章奧博的鄭以偉,詩多描寫家鄉風物,桑梓情深,親切可喜;首創繪圖志的作家吳道南,詩風清新淡雅,其文也時見佳作;誤入江西籍的地志作家張鳴鳳,詩多山林之氣;素以學行稱而清操為時望所屬的蔡國珍,現存詩均為歸田后所作的五、七言近體,寄情于山水;名家后裔楊寅秋,其詩未見流傳,奏議尤委曲盡致,文風平正典雅,有其家學之文章風范;與湯顯祖齊名鄉里的帥機,五言研練,不為義仍(湯顯祖)之澀體,深秾澹簡,率境而成;英年早逝的作家劉文卿,詩文奇異,深閎奧雅,風格雖未成熟,但時露英武豪邁之氣。
此時的江西詞壇,主要作家有江以達、湯顯祖、鄭以偉等,作品數量稍多的是鄭以偉和湯顯祖。其中,成就較高的是湯顯祖。相對于其他時期而言,此時的江西詞壇是最冷寂的。
注釋
[1]宋佩韋:《明文學史》第149頁。[2]陳田:《明詩紀事》己簽《序》,第四冊第1867頁。[3]陳田:《明詩紀事》庚簽《序》,第四冊第2233頁。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
下一篇:明代江西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