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宋濂
明代初期著名的散文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早年家貧,常借他人之書刻苦攻讀。曾受業于浙東大儒吳萊、柳貫、黃溍。元代至正年間征為翰林院編修,推辭不就,隱居龍門山著書。入明后受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視,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奉詔修《元史》。后因其孫宋慎受胡惟庸一案牽連,全家謫徙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治學勤奮,學識淵博,主要成就在散文創作上。著作甚豐,有《宋學士鑾坡集》二十卷,《翰苑集》二十卷,《芝圃集》三十卷,《朝京稿》五卷。他的散文醇深演迤,辭采雅麗,尤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著稱。他的傳記文如《秦士錄》、《王冕傳》、《杜環小傳》等都是較出色的作品,人物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他的敘述性散文名篇《送東陽馬生序》誠懇地把自己青少年時期在艱苦條件下發奮苦讀的經歷介紹給馬生,旨在告誡馬生,只有艱苦奮斗才能達到成才的目的。文章循循善誘,真誠感人。行文流暢,簡潔有力。他還有一些寫景散文寫得清新秀麗,如《環翠亭記》。有時他的文章中有歌功頌德、粉飾太平之作,影響了他的成就。總的說來,他的散文風格具有吻合于道德規范的特征,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和純熟的技巧,所以能夠成為明初文學風尚的典范。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宋應星
下一篇:繪畫·富春山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