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管中窺豹
典源出處 《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shù)歲時,嘗看諸門生樗(chu) 蒲,見有勝負(fù),因曰:‘南風(fēng)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瞋目曰:‘遠(yuǎn)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晉書·王獻(xiàn)之傳》亦載。
釋義用法 晉代王獻(xiàn)之 (字子敬)兒時看別人博戲,能分清勝負(fù),博戲的人說他像用管子看豹,也能看見豹身上的一處花紋。后以此典稱人見聞不廣或片面; 也指從部分可推測到整體的大概。
用典形式
【一斑】 宋·蘇軾:“萬事今方咨伯始,一斑我亦愧真長。”
【窺管】 唐·李商隱:“自頃徒窺管,于今愧挈瓶。”
【管窺】 唐·李商隱:“典籍將蠡測,文章若管窺。”宋·陸游:“管窺那見豹,指染僅嘗黿。”
【豹一斑】 宋·王安石:“卻慚久此隨諸彥,文采初無豹一斑。”
【愧真長】 宋·蘇軾:“古來靜治得清閑,我愧真長也一斑。”
【窺一斑】 宋·黃庭堅:“德人墻九仞,強(qiáng)學(xué)窺一斑。”
【管中窺】 宋·黃庭堅:“落落虎豹文,義難管中窺。”
【以管窺豹】 宋·王令:“我愚不敢望,時以管窺豹。”
【管中窺豹】 宋·陸游:“濠上觀魚非至樂,管中窺豹豈全斑?”
上一篇:詩詞典故《畫餅充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管城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