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蔡邕正六經文字
東漢時,朝廷對各種經文都有一部標準讀本,用漆書寫藏于蘭臺,稱為“蘭臺漆書”。當時儒生們應博士試,名列前茅署者可以做官。但他們手中的經書在文字上時有誤差,為了便于應試,常有人向蘭臺掌管漆書的官吏行賄,暗改漆書文字,以與自己的本子相符,一時成風,以致學者們莫辨真偽。蔡邕有鑒于此,建議朝廷把經文的標準讀本刻在石碑上,以免人們作弊。朝廷同意。遂命蔡邕主持其事,集合一些學者共同校正經文,用隸書抄成。從熹平四年(175)開始動工刻石,于光和六年(183)立碑于洛陽城南太學的講堂前。《后漢書·蔡邕列傳》曰:“邕以經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兩,填塞街陌。”
上一篇:遼金元明清·蒲松齡受知于施閏章
下一篇:隋唐五代·薛濤與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