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磔攘
【出典】 《呂氏春秋》卷三《季春紀(jì)·季春》:“國人儺,九門磔禳,以畢春氣。”東漢·高誘注:“九門,三方九門也。嫌非王氣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氣盡之,故曰‘以畢春氣’也。”
【釋義】 磔攘為古代祭神的儀式,磔即分割祭牲。
【例句】 磔攘送寒,燔烈興歲,又頒堯歷。(王之道《石州慢·和董令升歲除》1152)這是說磔禳以送舊歲,燔烈以迎新年。
宋詞典故·磔攘
【出典】 《呂氏春秋》卷三《季春紀(jì)·季春》:“國人儺,九門磔禳,以畢春氣。”東漢·高誘注:“九門,三方九門也。嫌非王氣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氣盡之,故曰‘以畢春氣’也。”
【釋義】 磔攘為古代祭神的儀式,磔即分割祭牲。
【例句】 磔攘送寒,燔烈興歲,又頒堯歷。(王之道《石州慢·和董令升歲除》1152)這是說磔禳以送舊歲,燔烈以迎新年。
上一篇:典故《真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禹會群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