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十三卷。清龔自珍撰。龔自珍(1792—1841),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庵,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禮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主客司主事等職。后辭官南歸,五十歲時暴卒于丹陽云陽書院。著有《定庵全集》,凡文集二卷,續集四卷,補五卷(文一卷、詩二卷、《已亥雜詩》一卷、詞一卷)。
龔自珍為清代著名學者段玉裁的外孫,少年時就受家庭影響,勤奮好學。最初接受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為代表的正統派考據學;以后從劉逢祿學習,接受今文經學《春秋》公羊學派的影響,主張“經世致用”,倡導學術要為現實政治服務。鑒于當時日益深化的社會危機,他主張在不根本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同時熱切要求抵抗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侵略,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在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學史上,龔自珍是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先進人物。
龔自珍的文學創作表現了對清王朝腐朽統治的不滿和批評,對庸碌無能的官僚充滿厭惡之情,強烈要求個性解放,追求理想,對后世有很大影響。他的詩歌代表作有《詠史》(金粉東南十五州),《己亥雜詩》(不論鹽鐵不籌河)、(只籌一纜十夫多)、(九州生氣恃風雷)等。其詩歌具有政論、抒情和藝術形象統一,想象豐富奇異、形象生動有力,形式、風格多樣,語言清奇多采的特點。他的散文以政論文見重于世。代表作有《尊隱》、《明良論》、《乙丙之際箸議》、《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諷刺性的寓言小品《病梅館記》也為佳作。散文特點奧博縱橫、語言活潑多樣。龔自珍也能詞,大部分是消閑之作,抒寫纏綿之情,缺乏現實社會內容。
《定庵全集》中文集、續集,傳為龔自珍手定,同治間吳煦所刻。補文為后來所增。又有《定庵文集補編》四卷,光緒中朱之榛所刻。此外,還有《未刻詩》等印本。195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龔自珍全集》據龔氏自刻本、吳刻本、朱刻本、風雨樓本、娟鏡樓本及海內諸家舊藏佚文整理排印。分為十一輯,后附清代吳昌綬所編《定庵先生年譜》及諸家序跋等。
上一篇:詩比興箋
下一篇:古微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