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十卷。唐高適撰。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蓨(今河北景縣)人。居于宋中(今河南商丘)。早年游歷長安、薊門、盧龍一帶,天寶八載(749)經人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后辭官。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亂后,歷任淮南、西川節度使,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
《高常侍集》凡詩八卷,文二卷。高適詩有較強的現實性,其成就最高的是邊塞詩,《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等是代表作。詩中描寫了士卒艱苦的邊塞生活和激烈的戰斗情景,歌頌了他們保衛邊土、欲建功立業的豪邁氣概,并揭露了軍中將士苦樂懸殊等矛盾,流露出詩人憂國愛民的情懷。但高適也有部分作品贊美了不義戰爭,如《李云南征蠻詩》等。高適的一部分詩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第九首,《東平路中遇大水》等,描寫了農民在災害和賦稅壓迫下的貧困生活,表示了詩人的同情。他還在一些詩中提倡輕徭薄賦,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高適有較多的詠懷詩,他通過詠史、贈別、談俠等形式表述個人理想,慨嘆自己的懷才不遇,如《別韋參軍》、《封丘作》等。他也抒發友情和別意,或表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如《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高適還有一些詩對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安史亂后,在《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詩中流露出對局勢的憂慮和對亂軍的憤慨。高適詩風格雄厚渾樸,筆勢豪健,在當時已享有盛名,殷璠《河岳英靈集》稱他的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
高適詩集最早為唐人張九皋編,已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二十卷,亦佚。今有《四庫全書》所收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十卷,《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八卷,另有明張遜業、許自昌等輯本,均為二卷,明楊一統輯《高適集》一卷。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
上一篇:王右丞集
下一篇: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