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鵠舉
【出典】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二第二三章:“田饒事魯哀公而不見察,謂哀公曰:‘臣將去君,黃鵠舉矣。’哀公曰:‘何謂也?’田饒?jiān)唬?‘君獨(dú)不見夫雞乎……雞雖有此五德,君猶日淪而食之者何也?則以其所從來者近也。夫黃鵠一舉千里,止君園池,食君魚鱉,啄君黍粱,無此五德者,君猶貴之者何也?以其所從來者遠(yuǎn)也。故臣將去君,黃鵠舉矣。’”《漢書》卷七《昭帝紀(jì)》:“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唐·顏師古注:“黃鵠,大鳥也,一舉千里者,非白鵠也。”
【釋義】 春秋時(shí),田饒因不受重視,以“黃鵠舉”為喻,表示要離開魯哀公。后因以“鵠舉”喻遠(yuǎn)走高飛。
【例句】 我欲從公,翩然鵠舉,未愿人間相君雨。(王以寧《感皇恩·和才仲西山子》1066)這里用“鵠舉”喻示自己凌空翱翔的浪漫欲望。
上一篇:典故《鴻鵠再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鵠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