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膏肓
【出典】 《左傳·成公十年》:“公(晉侯)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晉·杜預注:“肓,鬲也;心下為膏。”
【釋義】 古代醫家謂心下為膏,隔膜為肓,藥石不能到。后謂病重不能治為病入膏肓。
【例句】 膏肓危病,寧有藥;針匕具,獻無門。(黃機《六州歌頭·岳總干隱括上吳荊州啟以此腔歌之因次韻》2534)這是就時事議論,局勢危險,藥石不能達;雖有針匕可施,卻無門路可以奉獻。
上一篇:典故《膏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膏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