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膏粱
【出典】 《孟子·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國語》卷一三《晉語七》:“夫膏粱之性難正也。”三國吳·韋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言食肥美者,率多驕傲,其性難正。”
【釋義】 膏為肥肉,粱是精白的小米。膏粱指精美的食物,也用以借指富貴之家。
【例句】 ①滿腹詩書,洗膏粱余味。(楊無咎《醉蓬萊》[見恩榮故里]1187)這是說滿腹的詩書,把酒肉氣都洗去了。②誚一似當(dāng)年,五陵公子,卻厭膏粱。(劉仙倫《木蘭花慢·秋日海棠》2208)這是說海棠花在疏林里獨(dú)占秋光,卻如當(dāng)年富家公子,厭棄了酒肉美食。
上一篇:典故《膏秣歸盤》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膏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