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入承明
【出典】 《文選》卷二一三國魏·應璩《百一詩》:“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廬。”唐·李善注:“璩為侍郎,又為常侍,又為侍中,故云‘三入’。”又引晉·陸機《洛陽記》:“吾常怪‘謁地承明廬’,問張公,張公曰:‘魏明帝在建始殿朝會,皆由承明門,然直廬在承明門側。’”參見“厭承明”條。
【釋義】 西漢有承明廬,為侍臣值宿之所。三國魏建始殿承明門側也有承明廬,為朝臣止息之所。應璩詩有“三人承明廬”之句,指三人朝廷為官。后世用為典實。
【例句】 ①三人承明,四至九卿,問書生何辱何榮。(蘇軾《行香子·寓意》302)這里化用常璩詩語,指三人朝廷為官。②況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李清照《長壽樂·南昌生日》932)這里以“重入承明”表示預期壽主再次入朝任職。
上一篇:典故《三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三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