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沙丘鮑魚
典源出處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辒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辒涼車中可其奏事。……會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釋義用法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病倒,七月死于沙丘平臺。丞相李斯等恐怕天下有變,秘不發喪,將戶棺放在有降溫裝置的車里急運回咸陽。時正暑期,尸體發臭,為不使人察覺,在車上放一石鮑魚混淆臭味。后以此典借指秦始皇死,秦滅亡。
用典形式
【鮑魚腥】 宋 ·汪元量:“風吹鮑魚腥,茲事竟虛語。”
【沙丘鮑魚】 清·張映斗:“沙丘一夕鮑魚腥,東海神仙竟杳渺。”
【辒涼骨臭】 清·徐夔:“辒涼骨臭已千載,何況金石埋煙霏。”
【鮑魚沙丘】 宋·陸游:“鮑魚載沙丘,鹿馬獻阿房。”
上一篇:詩詞典故《死重泰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獅子吼》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