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唐代李翰編撰的兒童啟蒙讀物,凡3卷,現存本2484字。書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義。書中正文編成對偶押韻的句子,四字一句,構成主謂結構的短句、便于記誦、每句介紹一個歷史典故或歷史人物,只求上下兩句成對,不拘故事發生的年代順序。通過這些遺聞軼事和歷史人物的言行,抉發隱微,啟人心智。唐天寶五年(746)饒州刺史李良薦《蒙術》表稱,此書“錯綜經史,隨便訓釋,童子則固多弘益,老成亦頗覽起予。”李華為其作序,盛贊此書:“列古人言行美惡,參之聲律,以授兒童,隨而釋之,比其始終,則經史百家之要,十得其四五矣?!贝藭谔拼鷱V泛流行,甚至傳布朝鮮、日本,敦煌出土有《蒙求》寫本,敦煌佚書中有《開蒙要訓》,記敘天象、地理、人事、衣服、舟車以至草木蟲魚,體制仿效《蒙術》,以類分段,編為四言韻語。影響所及,宋、元以后的啟蒙讀物有多種以“蒙求”命名的,如宋王令《十七史蒙求》、徐伯益《訓女蒙求》、清羅澤南《養正蒙求》等,連《三字經》、《龍文鞭影》、《幼學故事瓊林》在體例和內容上也師法《蒙求》。1974年山西應縣發現遼代《蒙術》一書,是現存最早刻本。在雷夢水《古書經眼錄》中也收有日本《箋注蒙求校本》,為日本安政五年(即咸豐八年)積玉圃刊行的中文本。
上一篇:《螢窗異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裸者和死者》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