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楊萬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小傳】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吉水(今江西吉水)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與范成大、張孝祥同榜。在永州任零陵丞時,得見謫居于此的主戰(zhàn)派張浚,張浚勉之以“正心誠間”之學(xué),因自號誠齋。遷太常博士,尋升太常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出知漳州,改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兼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朝議欲行鐵券于江南諸郡,萬里疏其不便,忤宰相意,乞祠。寧宗嗣位,召赴行在,辭。開禧元年,召,復(fù)辭。明年卒,年八十。謚文節(jié),贈光祿大夫。著有《誠齋集》、《誠齋先生易傳》。
【傳記資料】
《宋史》卷四三三《楊萬里傳》。
湛之《古典文學(xué)研究資料匯編—楊萬里、范成大卷》,中華書局,1964年出版。
【年譜】
錢大昕《楊陸兩公年壽》,《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十六。
鄒樹榮《楊文節(jié)公年譜》一卷。民國十一年(1922)南昌鄒氏排印本《南昌鄒氏一粟園叢書》內(nèi)。
崔驥《楊萬里年譜簡編草稿》。1936年5月刊行《江西教育》第19號。
儲皖峰《楊萬里的生卒年月》。1936年刊行《國學(xué)季刊》第五卷第三號。
夏敬觀《楊誠齋年譜》一卷。民國二十九年(1940)重慶商務(wù)印書館排印本《楊誠齋詩》附錄。
劉桂鴻 《楊萬里年譜及其詩》。1970年臺灣大學(xué)中文研究所油印本。
胡明珽《楊萬里先生年譜》。臺北《大陸雜志》第三十九卷第七、八期《楊萬里詩評述》附;1974年臺北學(xué)海出版社排印本。
【著述】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寶謨閣學(xué)士文節(jié)公廬陵楊萬里廷秀撰。當淳熙末,為大蓬,論思陵配饗,不合,去。及韓侂胄用事,召之,卒不至,自次對,遷至學(xué)士。聞開禧出師,不食而死。自作《江湖集》序曰:“予少作有詩千余篇,至紹興壬午,皆焚之。”大概江西體也。今所存曰《江湖集》者,蓋學(xué)后山及半山及唐人者也。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宋楊萬里撰。……此集則嘉定元年其子長孺所編也。萬里立朝多大節(jié),若乞留張栻、力爭呂頤浩等配享及災(zāi)變應(yīng)詔諸奏,今具載集中,豐采猶可想見。然其生平乃特以詩擅名,有《江湖集》七卷,《荊溪集》五卷,《西歸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二卷,《朝天續(xù)集》四卷,《江東集》五卷,《退休集》七卷,今并在集中。方回《瀛奎律髓》稱其一官一集,每集必變一格,雖沿江西詩派之末流,不免有頹唐粗俚之處,而才思健拔,包孕富有,自為南宋一作手,非后來四靈、江湖諸派可得而并稱。周必大嘗跋其詩曰:“誠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掃千軍、倒三峽、穿天心、出月脅之語。至于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筆端有口,句中有眼。”云云。是亦細大不捐、雅谷并陳之一證也。南宋詩傳于今者,惟萬里及陸游最富。游晚年隳節(jié),為韓侂胄作《南園記》,得除從官,萬里寄詩規(guī)之,有“不應(yīng)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句,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嘗記其事。以詩品論,萬里不及游之鍛煉工細;以人品論,則萬里倜乎遠矣。其集卷帙繁重,久無刻版,故傳寫往往訛脫。考岳珂《桯史》記《朝天續(xù)集》韓信廟詩“淮陰未必減文成”句,麻沙刻本訛文成為宣城,則當時已多誤本。今校正其可考者,凡疑不能明者,則姑闕焉。
【總評】
馮金伯《詞苑萃編》卷十三:楊萬里為監(jiān)司時,巡歷至一郡,郡守宴之。官伎歌《賀新郎》詞以送酒,其中有“萬里云帆何時到”之句。楊遽曰:“萬里昨日到。”守慚責其伎。(《行都紀事》)
沈雄《古今詞話·詞評》上卷:楊萬里,號誠齋,以道德風節(jié),昭映一世,為四朝耆老。著《作詞五要》。其閑居辟三三徑,有“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句。小詞亦一二見也。(案《作詞五要》乃楊守齋作,非楊萬里作。)
葉申薌《本事詞》卷下:湘人陳詵,登第后,授岳州教職,與營妓江柳狎。時岳守孟之經(jīng)知其事。偶公宴,江柳不侍,屢呼始至。孟怒,杖之,且于眉間刺“陳詵”二字,押隸辰州。陳雖憾之,而無如之何,而柳之母怨詈無已。陳乃罄其所有,僅得千緡以贈行,始息。陳私貽以詞云:“鬢邊一點似飛鴉。休把翠鈿遮。三年兩載,千撋百就,今日天涯。 楊花又逐東風去,隨分入人家。要不思量,除非酒醒,不照菱花。”適柳將行之際,陳之故人陸叡云西以荊湖制司干官奉檄來岳,陳密往迓之,具以情告。陸即取?/strong>彰?札,填陳姓名,檄入制幕。抵郡,孟出郊迎。既入,即為陸開宴。席間,陸曰:“聞籍中有江柳善謳,今在否。”孟旋呼至,柳以翠鈿貼眉間,侍宴歌罷,酒酣,陸戲語孟曰:“能以江柳見予否?”孟答以惟命。陸笑曰:“君尚不能容一陳教,豈能予人。”孟因敘陳之過。席罷,陸呼柳詢其事,柳出陳贈行詞,陸大嘆賞。因再登席,舉陳詞示孟,且誚之曰:“君試目此作,可謂不知人矣。今制司檄陳入幕,將若之何。”孟求解于陸,即召陳同宴焉。明日登之薦剡,且除柳之籍以贈之。或有以此事訛傳為楊誠齋守岳時,非是。誠齋豈肯如是殺風景者乎。
夏敬觀《忍古樓詞話》:吾鄉(xiāng)瑞州,在宋為筠州,名宦有蘇子由、楊誠齋。華林、荷山、珠湖、鏡溪,地占清嘉士多文藻。高安、上高、新昌三邑之人,多諳音律,能歌古詞曲,亦特長也。
上一篇:徐逸《清平樂》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楊萬里《憶秦娥·初春》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