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拾塵惑孔
典源出處 《孔子家語·在厄》
“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赍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 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 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釋義用法 孔子在陳蔡被圍困絕糧,子貢沖出包圍弄到一些米回來,顏回煮飯,飯中落進塵灰,顏回撿起吃了。子貢望見,以為顏回偷吃飯,去質問孔子,孔子不相信,叫顏回來詢問,事情才弄明白。后用此典指受到猜疑,蒙受冤屈。
用典形式
【拾塵】 唐·李白:“拾塵掇蜂,疑圣猜賢。哀哉悲夫,誰察予之貞堅。”唐·柳宗元:“機事齊飄瓦,嫌猜比拾塵。”
【拾塵惑孔】 晉·陸機:“掇蜂滅天道,拾塵惑孔顏。”
【顏回拾墮塵】 宋·陳與義:“顏回平生拾墮塵,蓼蟲食蓼忘其辛。”
上一篇:詩詞典故《掃門求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探丸殺吏》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