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四面楚歌
典源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 (gai) 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注: 應劭曰:“楚歌者,謂雞鳴歌也。”’
釋義用法 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最后項羽在垓下被漢軍包圍,劉邦采用張良的計策,讓士兵唱起楚國的歌曲,項羽聽到后以為楚地盡被漢軍占領。后以此典形容四面受敵,窮困危急的處境。
用典形式
【楚歌】 北周 ·庾信:“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元 ·薩都拉:“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
【四面歌殘】 清·秋瑾:“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楚帳聞歌】 唐·李商隱:“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楚歌四面】 清·鄭燮:“玉帳深宵悲駿馬,楚歌四面促紅妝。”
【雞鳴楚地盡】 北周 ·庾信:“雞鳴楚地盡,鶴唳秦軍來。”
上一篇:詩詞典故《四知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圣師夢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