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刻舟求劍
典源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釋義用法 有個楚國人渡江,劍從船上掉進水里,楚人即在船邊掉劍處刻個記號,等船到了岸邊,才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劍。后以此典指拘泥舊法,不知變通; 或形容事過境遷,無法追回。
用典形式
【記劍痕】 宋·陸游:“人生萬事皆如夢,自笑區區記劍痕?!?/p>
【刻舟痕】 宋·蘇軾:“堪笑東坡癡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刻劍痕】 宋·蘇軾:“作詩頌其美,何異刻劍痕?!?/p>
【刻舟求劍】 宋·黃庭堅:“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
【癡人記劍痕】 宋·陸游:“生憎快馬隨鞭影,寧作癡人記劍痕?!?
上一篇:詩詞典故《刻畫無鹽》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力士脫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