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通首主腦》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起句“最相親”三字,是通首主腦。以下言卜鄰之美及所以卜鄰之故,皆從此三字生出。(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卷六)
【詩例】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白居易
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不為身。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何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
【解析】
一首詩中,總有一句或一個詞是全詩的關鍵之處:主題主要靠它來體現,詩意靠它來凝聚,意脈亦靠它來發源,王文濡把此稱為“通首主腦”。此主腦的作用,亦如陸機所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文賦》)如李白的《蜀道難》,其主腦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全詩就圍繞這一基調,從三個方面反復詠嘆:一嘆蜀道開辟之難;二嘆蜀道行走之難;三從蜀道地理上的險阻轉到慨嘆政治上的險惡。而每層皆用“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分別作為感情的爆發、延伸和收束。杜甫的《月夜》,關鍵也是首聯的“只獨看”三字,頷聯以小兒女的“未解憶長安”反襯閨中妻子的“獨看”;頸聯則正面寫妻子的“獨看”; 尾聯又用設想中的未來“雙照”來反襯今日的 “獨看”。
白居易的這首《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亦有一主腦,即王文濡說的“最相親”三字。“元八”,名宗簡,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詩友,有20多年交誼。唐憲宗元和十年 (815年)春,詩人在朝廷任贊善大夫,此時元八在長安升平坊購得一所新宅,詩人想和他卜鄰,于是寫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全詩圍繞著 “最相親”這個主腦來鋪敘抒情。首聯點明兩人志趣相投,對名利都看得很淡泊。“欲隱墻東”是借用《后漢書·逸民傳》中“避世墻東王君公”之典,來喻二人志趣的雅潔。頷聯是想象兩人結鄰而居共賞美景的情形:“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其中的 “三徑”源自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中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綠楊”則借用南朝陸慧曉與張融比鄰之典,表達欲與元八結鄰的愿望。后四句則是由自己立身說到子孫后代,由 “暫出”到 “定居”,由 “定居”到 “終身”,由 “終身”到 “后代”,“句法上層層推進,論交情則愈轉愈深”(俞陛云《詩境淺說》)。從表面上看,這幾句似在千方百計勸說對方接受自己的卜鄰要求,實際上是在推心置腹傾訴對老友的仰慕,也是在表白自己雅潔淡泊的情懷。從手法上貌似說理,實為抒情,究其源,則始于 “最相親”三字。正如王文濡所云:“起句‘最相親’三字,是通首主腦。以下言卜鄰之美及所以卜鄰之故,皆從此三字生出。”
一首好詩,總有自己的主腦,但其位置則各不相同。“揭其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必顧之,在篇末則必前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劉熙載《藝概》)白居易這首詩,主腦三字在起句。杜甫《月夜》“只獨看”三字在對句,皆在篇首。白居易的另一首詩《燕子樓和張仲素》:“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主腦卻在詩末“只為一人長”五字。韋應物的《滁州西澗》主腦也是最后一句“野渡無人舟自橫”。白居易的 《放言五首》(其三)主腦又在中間兩句:“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十年期。”主腦在篇首者必須后顧,我們已對《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和《月夜》進行分析。至于主腦在篇末的《燕子樓和張仲素》和《滁州西澗》則必須注意“前注之”。《燕子樓和張仲素》中的主腦“秋來只為一人長”正是上承前三句,點出夜長人難寐之因:燕子樓中的關盼盼霜夜獨守、孤燈難眠,深感秋夜凄長的原因只有一個——張封建的死去。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是要通過春深野渡的寂寞來抒發自己仕途上的輕愁,結句“野渡無人舟自橫”正是上承寫景,做出如此的暗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中“試玉”兩句,上承首聯,具體交待“決狐疑”之法,下面頸、尾二聯,則以歷史事實證明“試玉”二句所云的對人長期考驗和觀察的必要性,可以說這兩句是“前注之后顧之”。由此可見,作為一首好詩,不僅要注意確立主腦,還要兼顧主腦與上、下、前、后的關系,白居易這首《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虛實相生《深細活潑》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有大主腦》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