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胡石莊先生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二十七卷,清胡承諾撰。承諾(1607~1681)字君信,竟陵(湖北天門)人。明崇禎舉人,入清不仕,康熙五年(1666)征至京師,以老乞歸。
胡氏為明遺民,其詩如清末樊增祥所云:“先生存稿斷自思陵(指崇禎)之末,舉凡荊棘銅駝之哀怨,金戈鐵馬之鏘鳴,觸緒紛來,開卷即是。”但不像屈大均、陳恭尹表現得那么激烈,往往是通過懷古詠物委婉地表達。如《古意》(楊柳托禁煙)表面上寫繁榮之不常,實際上表現對故明的眷戀。《讀元紀》中寫道:“縱能行小善,法制盡陵夷。官以內宣得,民從鉤考痍。不教規作瑱,適取吏為師。海運無人識,盜臣應獨知。”(其一)詩中處處以元影射清,揭露了清初許多弊政,如滿族官吏任命沒有一定的程序,對百姓言行深文周納,陷人于罪等。這說明了清代進一步加強了專制主義的統治。
胡詩中還有不少描寫清初戰亂給人民帶來苦難的作品。《和荒城吟》二十首反映了開封經過戰爭和黃河決口(為李自成部隊所決)后的慘狀。《入村》組詩,《村居雜詠》《役者謳》《筑城詞》等都表現出作者對于苦難中人民的同情。
胡詩嚴整平易,無劍拔弩張之態,富于韻味,有意矯其同鄉先輩鐘惺、譚元春所倡導的竟陵詩風。如其詩:“飯稻觀花足此生,心光內照息無聲。駐顏莫被丹砂誤,搔背難逢指爪輕。坐近匡床時假寐,間吟翠嶂任徐行。何須更住云泉側,滌盡塵昏氣自清。”(《雜興》)這是他人生態度的自白,也可以借喻其詩句。胡詩中也有少量飛揚動蕩、富于氣勢的作品,如《觀競渡歌》寫五月端午龍舟競渡:“舟作龍形齊矢嬌,刳木緄繒生鱗爪。停橈郁勃志飛揚,扣舷愉悅聲縹緲。須與錦標摩別浦,胡髯奮戟頷珠吐。綠云堆起紅旗翻,銀河倒落朱竿拄。兩朋角立誰為勍,躍浪淈泥萬目睜。勝疑岸上歡相助,負似舟中鼓不鳴……”龍舟乘風破浪,岸上萬眾歡騰情景宛然在目。
胡集分四部分:一、《檄游草》一卷,為康熙五年(1666)被征京師,來往道路之作。二、《青玉軒詩》七卷,起自崇禎癸未(1643),止于順治壬辰(1652),為隱居家鄉和奔走于避亂道路所作。三、《菊佳軒詩》十一卷,為壬辰以后至康熙癸丑(1673)作品,其間除丙午、丁未二至京師外,多為在家鄉所作。四、《頤志堂詩》八卷,為康熙甲寅(1674)至康熙辛酉(1681)作品。
胡集最早刻于道光丁酉(1825),當時只有《菊佳軒詩》,民國五年(1916)又從胡氏后裔處得到《青玉軒詩》等集,重加編排,刻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曲論·曲論·中原音韻》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詩品集解》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