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詩品集解》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唐司空圖撰,今人郭紹虞集解。司空圖見《司空表圣詩集》。
為區別鐘嶸《詩品》,此書又名《二十四詩品》。書中以二十四首四言十二句短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詩歌的各種風格和意境特色,具有廣泛的概括性和深刻的內涵,體現了作者的文藝觀點和審美理想。司空圖承繼鐘嶸以味論詩的傳統,把對詩韻味的追求滲透到每品之中。
全書二十四品就是二十四種韻味不同的意境、風格。韻味是詩的靈魂,沒有韻味就不是詩。司空對每品詩境的描寫實際上是一種示范。如“典雅”一品寫道:“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詩中畫面所體現的韻味(也就是審美風貌)是屬于“典雅”風格的。它典則而不鋪排,雅正而不板滯,很難用語言傳達,只能通過畫面來表現。從司空圖所提供的畫面,讀者可以感到“典雅”是一種雍容華貴、從容不迫的詩風。
司空圖還強調“思與境諧”,他把作品的意境和詩人的品性材質相聯系。在描寫諸境界時往往其中有“人”,這個“人”既是作者所寫境界的一部分,又往往藉此代表詩人材質。只有這種材質的詩人才能表現這樣的詩境。詩境實際上是詩人個性的實現。如“沖淡”中言“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與鶴飛”。也就是說只有清心寡欲,妙識幾微,情思高遠,形神蕭散之人才能進入沖淡之境。
作者從多種角度描述風格:有的從詩人的藝術趣味角度描述意境、風格,如“雄渾”“沖淡”“纖秾”“高古”“勁健”“綺麗”;有的從藝術素養、寫作技術角度描述風格,如“精神”“實境”“形容”“飄逸”等;有的從語言角度,如“洗煉”;有的從藝術結構角度,如“縝密”“委曲”“流動”等。應該指出作者雖然承認風格多樣性,但在描述每種風格時都帶有作者本人的審美傾向性。
司空最欣賞的是澄淡精致、細微宛約之美,因此在諸品中都不免有此痕跡。如“雄渾”一品應屬于壯美范疇。這種風格的作品應富于力量感,而此品中的描述為:“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長風。”使人感到空曠有余,力量不足,而這種空曠感是與作者對“澄淡”的描繪有共同點的。顧翰《補詩品》可能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在“雄渾”一品中著力渲染力量:“足踏鯨鮫,手鞭黿鼉。砥柱碣石,群山嵯峨。白日欲沒,壯士揮戈”,但這已經不是司空圖的意見了。其他如“纖秾”“綺麗”“豪放”“悲慨”等“品”也有此傾向。這些“品”中所描寫的意境和此類唐詩中所展現的意境也有差別,如李商隱、溫庭筠有一些作品的風格可以用“纖秾”來概括,但其中的意境和“碧桃滿樹,風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展現的意境仔細品味是大不相同的。
《詩品》歷來有多種注本。
清代有楊振綱《詩品解》、楊廷芝《詩品淺解》、孫聯奎《詩品肊說》、無名氏《詩品注釋》。今人有羅仲鼎、吳宗海、蔡乃中《詩品今析》、喬力《二十四詩品探微》、祖保泉《司空圖詩品解說》等。
郭氏據清四家注本加以集解,間附己意,是《詩品》的較好注本。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排印本。
今人陳尚君疑此篇為偽作,著文《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辨偽》。他提出的原因有:《詩品》中所體現的道家思想與司空圖在其文與詩中所表現的思想不同,其風格也不類司空圖的作品,另外其來源也有可疑之處。萬歷以前沒有人見過《詩品》,我們能看到第一個知道《詩品》的是萬歷間的鄭鄤。其刊本也見于明末。此文見于陳尚君所著《唐代文學叢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胡石莊先生詩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高太史大全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