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離與合
古代詩學概念。原是明王世貞對詩文之法的認識。語出其《藝苑巵言》:“詩有常體,工自體中;文無定規,巧運規外?!史ê险?,必窮力而自運;法離者,必凝神而并歸。合而離,離而合,有悟存焉?!蓖跏镭憺槊鳌昂笃咦印钡念I袖,前、后七子都倡導師古,好談詩文之法。因為既以古人的作品為榜樣,就必示人以學習的途徑,具體言之即為法。李(夢陽)何(景明)之爭雖然包含有個人意氣的因素,但爭論的關鍵還是在于對法的認識與態度不同。李夢陽主張“尺寸古法”。何景明則持“達岸舍筏”之說。李何之后這一問題并未得到解決,他們的追隨者往往“毛舉論難之語,以好為勝”(《何大復集序》)。王世貞對此的態度是既重法又不泥法,“合而離,離而合”。他在《藝苑巵言》中指出古人好的作品“篇法之妙有不見句法者,句法之妙有不見字法者,此是法極無跡”,所謂“信手拈來,皆成妙品”。如此論古人之法,既承認古人詩文有法之存在,又持靈活的態度,肯定其“法極無跡”,因此在向古人作品學習時自然不必拘泥。在步趨古法時,要思有以“自運”;在“一師心匠”時,要期不背離古法,這即是他所謂的“合而離,離而合”。王世貞這一觀點顯然是對李夢陽“尺寸古法”之論的糾正,因此對李、何之爭,他比較左袒何景明,云:“信陽(何景明)之舍筏,不免良箴;北地(李夢陽)之效顰,寧無私議?”(《藝苑巵言》)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祝氏集略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秦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