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兮簡兮①,雄赳赳,氣昂昂,
方將萬舞②。瞧他萬舞要開場。
日之方中,太陽堂堂當頭照,
在前上處③。瞧他領隊站前行。
碩人俁俁④,高高個兒好身材,
公庭萬舞。公堂前面舞起來。
有力如虎,扮成力士兇如虎,
執轡如組⑤。一把韁繩密密排。
左手執籥⑥,左手拿著管兒吹,
右手秉翟⑦。野雞毛在右手揮。
赫如渥赭⑧,舞罷臉兒紅似染,
公言錫爵⑨。公爺教賞酒滿杯。
山有榛,高高榛栗傍山崖,
隰有苓⑩。低田蒼耳是誰栽。
云誰之思(11)?千番百遍將誰想?
西方美人(12)。漂亮人兒西方來。
彼美人兮!那人兒可真帥呀嗨!
西方之人兮!打從西方來呀嗨!
(采用余冠英譯詩)
[注釋]①簡:通“僴”,威武的姿態。②萬舞:古代一種用之于朝廷、宗廟或祭山川的儀式上的舞蹈,規模盛大,由武舞和文舞兩類組成。武舞在先,以干(盾)、戚(斧)為道具,用以模擬戰爭場面;文舞在后,以翟(雉羽)、籥(一種管樂器)為道具,用以模擬翟雉春情。③在前上處:指舞師在前列上頭的領舞的位置。④碩:大。俁(yu)俁:形容身體魁梧健美。⑤組:用絲織成的寬帶子。⑥籥(yue):古管樂器,似為排簫的前身。⑦翟:雉羽。⑧赫:紅潤的樣子。渥:浸潤。赭(zhe):紅土。⑨公:指衛君。錫:通“賜”。爵:古代酒器。⑩隰(xi):低濕之地。(11)云:發語詞。(12)美人:指舞師。
[賞析]在衛國公庭的一場萬舞表演中,領隊的舞師引起了詩人的悅慕,悅慕之情又化作了這首贊美的詩篇。詩中舞師形象的呼之欲出,詩人內心的企戀悵惘,都給作品增添了引人遐想的魅力。
詩共四章。前三章純用賦法,描寫了舞師由出場、表演到最后亮相的全過程。這很有點像現代的電影藝術,通過鏡頭的漸次推進,將人物形象最終凸現出來。首章是一個遠鏡頭,展示了舞臺的全景:太陽當空,燦爛輝煌,萬舞陣容,規模盛大。身材魁梧的舞師,就站在前列上頭領舞的位置上,他將在這幅壯闊背景的烘托下,表演出有聲有色、神采飛揚的一幕。二、三兩章,鏡頭推進:先是舞師帶領著舞隊,以模擬戰爭場面的武舞開場;接著,舞隊被漸漸隱去,畫面上只見舞師手持韁繩,熟練地表演著駕馭戰車的舞蹈。那雄健剛勁的舞姿和淋漓頓挫的節奏,不斷叩擊著觀眾的心弦。武舞完畢后,便轉為文舞。舞師左手拿著長笛似的六孔的籥,右手揮著色彩華麗鮮明的雉羽,悠揚的音樂伴隨著瀟灑自如的舞步,使人們的觀賞心情由激烈而趨于舒緩。正當觀眾神馳于彼的時候,鏡頭又慢慢推成了特寫;舞師容顏紅潤,精神煥發,向臺下做最后的亮相,臉上透露出成功的喜悅。至此,詩人對舞師的描寫已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一個活脫脫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不難理解,詩人是帶著悅慕之情來贊美舞師的技藝和儀容的,而末章“山有榛,隰有苓”的興句又似乎在向讀者暗示自己是一位女性。榛,木名,結實似栗而小;苓,草名,即卷耳。余冠英先生說:“《詩經》里凡稱‘山有□,隰有□’而從大樹小草對舉的往往是隱語,以木喻男,以草喻女,這兩句似乎也是這種隱語。”(《詩經選》)這樣看來,此詩便和愛情有關了。后四句,詩人正面傾訴了自己的心曲,用筆極為細膩。“云誰之思?西方美人”,說的是企戀之心;“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則是嘆其所居甚遠,一別難見,自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悵惘苦澀之情。同時,末二句頂針和回環的修辭手法所造成的語言重復,以及句尾兩“兮”字的運用,更是渲染了詩人低回凄婉的心緒,給全詩注入了一種唱嘆不盡的韻味,使人一篇詠罷,不覺沉思良久,似乎也隨著詩人一起悵然若失。
上一篇:《碩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素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