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風》計十篇,為《柏舟》、《墻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鶉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載馳》。
《鄘風》十篇中,其有事實可考者,為《載馳》。小序云:“《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救也。衛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于漕邑,許穆夫人閔衛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義不得,故賦是詩也。”又按《左氏傳》閔公二年傳云:“許穆夫人賦《載馳》”故知此詩作者,為女詩人許穆夫人。其寫作時代,當也在魯閔公二年,周惠王十七年。
又《定之方中》一首,小序云:“《定之方中》,美衛文公也。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處漕邑。齊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得其時制,百姓悅之,國家殷富焉。”按衛之滅國事,已見《載馳》。此篇所寫楚丘的事,也見《左氏傳》魯僖公二年。故此詩之作,當也在該時。
我們就以上二詩的事實,考它的時代,大約在平王東遷后,一百二十年左右,《鄘風》的時代或晚于《邶風》六、七十年。
《鄘風》產生的地域,舊說以為是在紂城朝歌以南。今據王國維《北伯鼎跋》所云:“余謂邶即燕,鄘即魯也。邶之為燕,可以北伯諸器出土之地證之,邶既遠在殷北,則鄘亦不當求之殷境內,余謂鄘與奄聲相近。……奄地在魯。……而太師采詩之目尚仍其故名,謂之邶鄘。然皆有目無詩,季札觀魯樂,為之歌邶鄘衛,時猶未分為三,后人以衛詩獨多,遂分隸于邶鄘。”
王氏的話是可取的,所以我們現在知道鄘地所在,當即周公東征時所滅掉的奄國,即在邶國以南,仍為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的地區。
上一篇:《邶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