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祝氏集略
詩文別集。三十卷,其中詩八卷。明祝允明撰。允明平日所撰詩甚夥,其幼子祝繁云:其父“自少讀書績文,至老不倦,中更五十馀年,未嘗一日輟筆硯。以是著述為多。或每勸入梓,先公未以為然,唯自詮次成帙以藏而已”(見祝集祝繁跋)。允明去世后,其子祝續官至布政使,退居林下,以校允明集為事,校畢而無力刊刻。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張景賢為應天府巡撫,景慕允明書法,因索其集。祝繁將家藏校本呈上,張據以刊刻,并為作序。實際允明詩、文遠不止此。《明史》言其有詩、文六十卷。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謂允明“他書,如《蠶衣》、《罪知錄》、《野記》之類,凡數百卷”。又謂其“別有《金縷》、《醉紅》、《窺簾》、《暢哉》、《擲果》、《拂弦》、《玉期》等七集。集各有小序,題曰《祝氏小集》,……亦韓致光《香奩》之流也”。從集名可以想見其內容。這是其子孫與方面大僚不好上版廣傳的,只是“好事者多傳寫之”,靠手抄本流傳,歲久已佚。此編名“集略”,可能其子考慮到還有諸多詩文及筆記雜著未刊之故。《四庫全書》所收祝集名為《懷星堂集》亦三十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明史》本傳言“所著詩文集六十卷”,遂疑《集略》與《懷星堂集》各得其半。今以兩本對勘,除小有出入外,大體一致,遂知《懷星堂集》乃明神宗萬歷(1573—1620)年間陳以聞刊刻祝集時所易之名。嘉靖原刻本及萬歷三十九年(1611)陳以聞刻本俱傳于今。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祝允明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離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