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象煉境《自然妙境》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王摩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魏文帝“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俱自然妙境。(宋征璧《抱真堂詩話》)
【詩例】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解析】
詩的境界,是詩人以詩化語言創造出的將情思理趣與物象景觀和諧統一起來,并給人以聯想和想象空間的一種審美意境。其實質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相融相契、能夠引人在審美鑒賞時作深遠的“超以象外”的審美再造,這是藝術美的一種高層次創造。境界非一,創造方式亦各有不同。詩中的所謂“自然妙境”,講求的是于樸實平易之中突現鮮明的美感境界。姜夔《白石道人詩說》道:“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這正可作“自然妙境”的具體說明。“知其妙”,言審美鑒賞時審美再造妙意無窮的強烈藝術感染力;“不知其所以妙”,乃言審美主體與客體間融契統一的妙合無垠,這恰是“剝落文采”后樸實平易的自然而妙,亦即“天球不鑿”、“妙造自然”之謂。宗白華先生曾說,“錯采鏤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代表了中國文學史上兩種不同的美感和美的理想,從美學范疇看,詩歌中的所謂自然妙境自是屬于后者。無疑,這是對藝術美的一種“豪華落盡見真淳”的高格追求。
王維的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謂自然妙境的典型。從整首詩看,《山居秋暝》旨在通過對山居環境的生動描繪,展示一個沒有喧囂與煩憂、沒有紛爭與險詐的理想化生活世界,以此來招引“王孫”、留住“王孫”,并表達作者棄世歸隱的生活志趣和孤高自潔的人格精神。因此,作者對山居自然風光之美的描繪便成為落筆的重點,并力圖創造出一個充滿寧靜、清明與平和幽恬的美妙境界,使之足以喚起“王孫”們對山中生活的留戀與向往之情。“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詩圓滿地完成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初秋時節,一場新雨過后,山間的一切都分外清爽。花雖歇而松常青,風已止而林愈靜。入夜之際,皓月當空,皎潔的清輝灑瀉松林,月移影隨,光影斑駁;林間涓涓清泉,覆石過罅潺湲流淌,發出淙淙不息的幽響……。這是大自然的純美境界,它清幽明凈、靜遠空靈,給人無限遐思,引人深情向往。置身于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淳樸而和諧的世界,怎能不陶然忘機、流連忘返呢?境界的魅力與詩旨是密切統一的。在這里,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感悟,對山居的深情與沉湎,對世俗的厭煩與鄙棄,對歸隱的渴望與決意,無不盡寓其中;高潔之明月,勁傲之青松,清明之流泉,亦無不是創作主體人格精神的表征,這由松、月、泉、石所構成的奇妙的自然景觀,成了作者內在心靈的外化。境界由是而意蘊無窮。從全篇看,這兩句詩的境界,自然地承接首聯兩句所交待的節令、時間和描繪的環境氛圍而來,又與下面頸聯兩句相得益彰地形成了鮮明的動靜對照,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建構了一個寧靜淳樸而又生機盎然的理想化生活世界,最終,自然地完成了對尾聯兩句“王孫自可留”的結論恰到好處的說明性鋪墊。絕妙的詩句境界與整個詩篇綰合有致、渾然一體,更增加了其藝術光彩。沒有巧譬妙喻、華麗的辭藻,也不作情思的直接表白和理趣的刻意顯現,語言樸素清新、不假雕飾,景物的描寫完全是“俯拾即是”(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般的自然呈現。樸實平易而境界全出,恰是自然妙境。這與“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這種以“咽”、“冷”之類的修飾詞見長和創造意境的方法有著明顯的不同,而與“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秋夜獨坐》)卻是同出一轍。自然妙境是王維詩的一個突出特點,與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 的風格特色是一脈相承的。
雖然同屬自然妙境,但曹丕的“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雜詩二首》其一)與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相較,一個顯著的區別便是創作主體對意境的投入方式的不同,這可謂自然妙境的兩種類型。王詩的主體形象超然物外,而純以客觀景物作為情思理趣的間接化借代;曹詩則將主體形象鮮明地置于境界之中,成為境界意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自然之妙更在于主體與物象間的直接而又了無痕跡的契合上。孟浩然的“回瞻山下路,但見牛羊群”(《游精思觀回王白云在后》),與曹詩是揆旨歸一的。這種類型在王維詩中也不少見,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酬張少府》)等,而意境之妙更勝一籌。王維五律《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的中間兩聯:“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更將自然妙境的兩種形態完美地融于一首詩中。可見王維對自然妙境的全面把握和自如運用。
無論是王詩還是曹詩,盡管看起來寫得十分平易自然,猶如漫不經心的信手拈來,但事實上無不是精心運籌、慘淡經營的結果。沒有深切的生活體驗,沒有敏感的捕捉與選擇意象的慧心和高強的藝術表現力,是難以做到的。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藝術美,要求創作主體具有深厚的內在修養和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這也是“芙蓉出水”這一藝術風格尤為人們激賞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構象煉境《心無滯礙境界》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構象煉境《舊境移到目前》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