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豐兮①,小伙子面容好豐潤呀,
俟我乎巷兮②。在巷口等待著我呀。
悔予不送兮③!悔呀,悔我沒能陪你去呀!
子之昌兮④,小伙子身材好壯美呀,
俟我乎堂兮。在客堂等待著我呀。
悔予不將兮⑤!悔呀,悔我不得隨你去呀!
衣錦褧衣⑥,我穿上錦衣罩衣,
裳錦褧裳⑦。我穿上錦裙罩裙。
叔兮伯兮⑧,叔呀伯呀,
駕予與行⑨!趕車來載我跟你同行!
裳錦褧裳,我穿上錦裙罩裙,
衣錦褧衣。我穿上錦衣罩衣。
叔兮伯兮,叔呀伯呀,
駕予與歸。趕車來載我跟你同歸。
[注釋]①豐:指容顏豐滿,身材壯美。②俟(si):等待。巷:小巷,里弄。③送:從行,陪行。這里指出嫁。④昌:意思與“豐”同。⑤將:意思與“送”同。⑥衣錦褧衣:見《衛風·碩人》注。⑦裳:下裙。⑧叔、伯:古代女子對情人的愛稱,實際上指同一個人。⑨駕:駕車迎接。
[賞析]《鄭風》中的《豐》是周代鄭國民間的一首戀歌。《詩序》說:“豐,刺亂也。昏姻之道缺,陽倡而陰不和,男行而女不隨。”朱熹《詩序辨說》謂“此淫奔之詩”。這些說法都是不足為憑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后儒“遂亦疑及《鄭風》,以為淫逸,失其旨矣”(《漢文學史綱要》)。我們要掙脫舊說的束縛,還其優秀詩篇的本來面目。
這首戀歌自由奔放,真摯直率,優美生動。它寫一位姑娘拒絕漂亮的小伙子的追求,事后又感懊悔,并幻想他重來迎娶的急切心情。內容簡單,卻又曲折,極富生活氣息,情趣盎然。
全詩四章,按女主人公感情變化和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用的是女主人公自己的口吻,顯得更加親切,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一、二兩章寫姑娘兩次未能答允那個小伙子的求婚,失去了小伙子親來迎娶的良機,因而十分懊悔。三、四兩章寫姑娘幻想自己穿著華美的嫁衣裳,等待著那個小伙子用車子重來迎娶,結成良緣。詩的前后兩章分別組成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詩人用姑娘的追悔口氣寫“拒婚”;第二個層次是詩人以姑娘的期待心情寫“許嫁”。姑娘是全詩的抒情主人公,全詩著眼點全落在姑娘一個人身上,內容和形式取得了完全的和諧和統一。
《豐》采用“賦”法,沒有雕琢或夸飾,而于樸實無華的語言之中顯示出感情的真摯濃烈和形象的生動豐富。而且,全詩能緊緊扣住女主人公在事件進行過程中的特定心理狀態,直陳其事,很有藝術特色。
詩的開頭,用“豐”、“昌”二字極其洗練地勾勒出求婚小伙子的體態和外貌,也傳神地表達出姑娘對小伙子的愛慕之情。小伙子的求婚,自然會點燃起姑娘的青春火焰,使她感到滿心歡喜。然而,姑娘這時卻慌亂了,她把這種歡喜深深地埋在心里,強自克制著自己。明明是愿意的,應該是滿口答應的,卻違心地兩次拒絕,這怎能使對方理解自己呢?又怎能不使姑娘后悔莫及呢?“悔予不送兮”,“悔予不將兮”,這內心深處發出的呼喊,表明越是克制,越加激發出灼熱的愛情。一個“悔”字,集中地點出了姑娘此時此刻特定的心理狀態。當然,姑娘的心理并沒有停留在“悔”上,從三章起,姑娘便敞開心扉,大膽地表露出自己“允婚”的心意,于是她沉浸在出嫁的幸福的幻想氛圍里。他“裳錦褧裳”、“衣錦褧衣”,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等待著“駕予與行”,“駕予與歸”。與前兩章相比,三、四兩章顯示出姑娘內心情感的進一步加深,也是詩篇情節順乎自然的發展。這兩章的末兩句,直呼“叔兮伯兮!”不做作,不隱晦,這種直截了當表達情感的方式與前面兩次忸怩作態恰成鮮明對照。這個結尾,意在讓人們去更深刻地去感受姑娘失戀的痛苦和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的一片癡情。
在章法上,這首詩采用了《詩經》常見的重章疊唱形式。全詩由兩個疊章組成。第一個疊章變換的字是“豐”與“昌”、“巷”與“堂”、“送”與“將”;第二個疊章,用字的變化在“行”與“歸”,用句的變化在首兩句調換句序,顯示出兩者是“互文”。這種詞語更換和句序調換,不單是表現了語詞和寫法的變化,也不單是為了協韻,而是在反復詠唱之中強調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突出纏綿悱惻之情的加深。順便提及的是,本詩兩章章三句、兩章章四句的結構在《國風》一百六十篇中僅此一例。
虛字運用上,這首僅十四句的短詩,竟用上九個“兮”字,不僅在《國風》,就是在整部《詩經》中亦不多見。由于“兮”字的大量使用,使全詩節奏舒卷徐緩,情感纏綿濃烈,它正是表達詩的內容所需要的。
上一篇:《東門之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伐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