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鷺于飛①,白鷺成群展翅翔,
于彼西雝②。在那西邊大澤上。
我客戾止③,我有貴客喜光臨,
亦有斯容④。也穿高潔白衣裳。
在彼無惡⑤,他在本國無人怨,
在此無斁⑥。很受歡迎到我邦。
庶幾夙夜,望您日夜多勤勉,
以永終譽⑦。眾口交譽美名揚。
(采用程俊英譯詩)
[注釋]①振:群飛的樣子。②雝:水澤。西雝,《韓詩》以為是周文王在西郊所建的學(xué)校辟雍。辟雍四周繞以水澤。詩以鷺之在澤興客之朝周。③客:指宋國諸侯微子。戾:至。止:語助詞。④斯容:言來客有白鷺般高潔的姿容。斯,指鷺鳥。⑤彼:來客所在之國。惡:厭惡⑥此:周王朝。斁:厭棄。⑦終:韓、魯詩作“眾”,盛多。
[賞析]周武王克商后,封虞舜之后于陳,封夏禹之后于杞,封商紂王之子武庚于殷墟,使各奉其先祀,尊為“三恪”,以賓客之禮相待。周成王初年,武庚叛亂被誅,周王朝改封紂王庶兄微子,建國于宋(今河南商丘)。微子仁賢,甚得殷商余民的愛戴,與周王朝的關(guān)系也很融洽。《振鷺》,是宋微子朝見周王助祭宗廟時,周人為贊美微子所作的樂歌。
這首樂歌凡一章八句,按其內(nèi)容可分為上下兩片。上片的白鷺飛集西雝興起對來賓儀容的贊美。鷺鳥通體純白高潔,飛翔時動態(tài)優(yōu)美,棲止時風(fēng)姿嫻雅。開端二句便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意象,使人自然聯(lián)想起來朝助祭的貴賓。殷人尚白、微子來朝時的衣冠車旂一色純白,他揖讓有禮,進退有節(jié),“亦有斯容”,像白鷺一般優(yōu)美、嫻雅、高潔。西雝是周文王在京城西郊創(chuàng)建的最高學(xué)府——四周繞以水澤的辟雍。這里是禮樂教化的中心。下片四句表達了王朝對來賓的殷切期望。“在彼無惡”,上承“亦有斯容”,是說宋國作為被推翻的殷商王朝的后裔,對新王朝毫無怨恨;“在此無斁”,是說周王朝作為戰(zhàn)勝者,對往日的敵手毫不嫌猜。上句仍是譽客之詞,下句則是申明了王朝對戰(zhàn)敗者的政策。這兩句其實也是《振鷺》一詩的主旨所在。亡者不慚,勝者不驕,捐棄嫌疑,和調(diào)安寧而歸于一。消釋仇恨,而不是制造仇恨,這就是西周初年所推行的懷遠(yuǎn)柔近的民族政策。在今天看來,其中仍不乏合理的因素。最后兩句祝愿來賓更加勖勉,以便將盛美的榮譽永葆千古。其中含有要求其借鑒歷史教訓(xùn)——比如說武庚之變——的寄托,不過詩人寓規(guī)箴于祝愿之中,委婉其辭含而不露罷了。正如姚際恒所說的,“全在意象之間,絕不著跡”(《詩經(jīng)通論》)。
上一篇:《振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敬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