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鏡》的主要內容,《花鏡》導讀
《花鏡》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園藝專著。清陳淏子輯。主要版本有:善成堂木刻3本、金閶書業堂木刻2本、日本花說堂重刻日本平賀氏校正木刻6本、文德堂木刻6本、錦章圖書局繪圖石印本 (1914年發行)、大美書局鉛印本 (1936年發行)、沈鶴記書局石印本(1936年發行)、中華書局鉛印本(1956年發行)。書名有的作:《秘傳花鏡》、《園林花鏡》、《群芳花鏡》、《群芳花鏡全書》、《百花栽培秘訣》等。其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善成堂刻本和金閶書業堂刻本大概是最早的版本。
陳淏子,一名扶搖,自號西湖花隱翁。約生于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卒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后。曾在南京一帶游歷,明朝滅亡以后退歸田野,隱居于西湖之上,終老于西泠。他平生好讀書、養花。尤其是對于養花更是用力最勤。全家的幾畝地,除書房、講堂、月榭、茶寮以外,全用來種花、竹、藥苗,并進行研究。除親自進行實驗外,他還多向一些養花愛好者、從事花卉生產者、或賣花人、或以花為生的詢問,多方搜求養花秘訣,采納新論,然后再參考過去的一些名家所寫的花史、花譜,并加以輯錄。當時許多人都笑他是“花癖”和“書癡”。他卻不以為然,認為讀書是知識分子的本職,至于鋤園、藝圃、調鶴、栽花,只不過是用以休心養性、給晚年生活增添點樂趣罷了。晚年有感于當時人們不是經商、就是做官,對種花植物的事一無所知,便纂輯了《花鏡》一書。目的在于使人們更多地了解一些種植方法。書成于康熙戊辰年(1688),當時他約77歲。
《花鏡》共分6卷,約30萬字。卷之1 “花歷新栽”,卷之2“課花十八法”,卷之3到卷之5,分別為“花木類考”、“藤蔓類考”、“花草類考”,卷之6為“附錄”。
《花鏡》專論觀賞植物兼及果樹栽培和動物飼養。“花歷新栽”,相當于種花月令,每個月又分為“占驗”和“事宜”兩部分。占驗記當月氣候和物候,事宜則分為分栽、移植、扦插、接換、壓條、下種、收種、澆灌、培壅、整頓等目,列出各種觀賞植物栽培的逐月事宜。其中還記載了極其豐富的花木果樹種類。“課花十八法”,即觀賞植物的18種栽培原理和管理方法,包括“辨花性情法”(即觀賞植物的生理生態)、“種植位置法”(觀賞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位置)、“接換神奇法”(巧奪天工的嫁接技術)、“分栽有時法”、“扦插易生法”(快速繁殖的扦插)、“移花轉垛法”(觀賞植物的移栽)、“過貼巧合法”(靠接法)、“下種及期法”、“收種貯子法”、“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法”(施肥)、“治諸蟲蠹法”、“枯樹活樹法”(枯樹的起死回生)、“變花催花法”(促成栽培與抑制栽培原理,人工改變花色、提早或延緩開花)、“種盆取景法”、“養花插瓶法”(瓶花養護技術,列舉培養液及防腐的作用)、“整頓刪科法”(修整)、“花香耐久法”(貯藏、加工)。十八法之前有一個“課花大略”,闡述了植物與環境間自然規律,同時也提出了人力可以回天的思想,這也就是他總結十八法的原因。十八法之外,還附有“花間日課”四則,安排春夏秋冬四季從早到晚的花間生活; “花園款設”八則,安排花園建設及陳設;“花園自供”五則,提出在花園種各種天然動、植物來裝點花園,提供飲料和文具。所有這些都是作者畢生經驗的總結,也是全書最精彩的地方。“花木類考”、“藤蔓類考”、“花草類考”則分別介紹了139種木本、83種藤本和130種草本植物的異名、分類、產地、形態特征、開花結果情況、用途、傳說和種法,其中包括果樹61種,蔬菜14種。這3類考在全書中占有2/3以上的篇幅。“附錄”則主要介紹了禽鳥獸畜、鱗介、昆蟲等動物的飼養方法。本書的特點在于它突破了以前各種農書以糧食作物或棉、麻、蠶、桑等為主要內容的界限,而專論觀賞植物并涉及到果樹栽培,是一部綜合性的園藝著作。
就園藝,它是一部很好的著作。前人對它的評價很高。如廠澎 “序”中所說: “固思士大夫邸第之外,營別墅、植卉木,為休沐、宴閑之地者,此書故不可少;市廛肉食之家,更不可無。若王芳慶《園亭花木記》,劉杳《離騷草木疏》,猶憾其未詳盡,且未及禽魚為欠事。《群芳譜》詩文極富,而略種植之方。今陳子所纂 《花鏡》一書,先花、木,而次飛、走,一切藝植、馴飼之法,具載是編,其亦昔人禽經,花譜之遺意歟?吾知其事雖細,必可傳也。”又張國泰“序”中所說: “是編一見,習家之池館益奇,金谷之亭園備矣。”直到今天它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本書的研究還少。1959年農業出版社出版了酆裕洹的《花鏡研究》。1962年農業出版社出版了伊欽恒校注的 《花鏡》(修訂版),修訂了許多 《花鏡研究》中的錯誤,此外,作者還將原分別列入花木類、藤蔓類和花草類的各種果樹抽出,單列一卷為 “花果類考”,變為七卷。
參考文獻
- 1. 陳淏子輯、伊欽恒校注: 《花鏡》(修訂本),農業出版社,1962。
- 2. 酆裕洹: 《花鏡研究》,農業出版社,1959。
上一篇:《芥舟學畫編》的主要內容,《芥舟學畫編》導讀
下一篇:《苦瓜和尚畫語錄》的主要內容,《苦瓜和尚畫語錄》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