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維清緝熙,
文王之典。
肇禋,
迄用有成,
維周之禎。(三家禎作祺。)
(典、禋,真部。成、禎,耕部。)
〔譯文〕
今日清靜而光明,因有文王的法典。開始祭天盛禮而征伐,至今用之而有成功。這是周朝的吉祥。
〔評介〕
《維清》一章,五句。關(guān)于此詩主旨,《詩序》曰:“《維清》,奏《象舞》也。”(《象舞》,樂舞之名)《魯詩》謂“奏《象武》之所歌也”。《齊詩》謂“武王受命作《象樂》,繼文以奉天”。鄭《箋》則曰:“《象舞》,象用兵時(shí)刺伐之舞,武王制焉。”孔《疏》因云:“謂文王時(shí)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為舞,號其樂曰《象舞》。”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言《象武》就是《大武》之樂(《大武》,亦簡稱《武》,周代用于祭祀的樂舞之一,表現(xiàn)武王武功)。《禮記·文王世子》諸篇皆有“升歌《清廟》,下管《象》”。陳奐《詩毛氏傳疏》云:“《象》,文王樂。象文王之武功曰《象》,象武王之武功曰《武》。《象》有舞,故名《象舞》。”又《白虎通》曰:“歌在堂上,舞在堂下,歌者象德,舞者象功,君子尚德而下功也。”根據(jù)這些可以定此詩為祭祀文王的樂舞之詩。朱熹《詩序辨說》云“詩中未見奏《象舞》之意”,在《詩集傳》中因謂“此亦祭文王之詩”。據(jù)王國維研究,《象舞》有“文舞”“武舞”之別,《維清》是《周頌》中唯一的《象舞》(文舞)之詩。其說可供參考。
作為祭祀文王的樂舞之詩,其有別于《清廟》。《清廟》重在贊美文王明德,而《維清》重在贊頌文王的功業(yè)。詩首先贊美因文王制定法典而有今日的清明。文王確是文治武功卓著。伏湛《尚書大傳》云:“文王一年質(zhì)虞、芮,二年伐邗,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畎夷。紂乃囚之羑里。五年之初,散宜生等獻(xiàn)寶而釋文王。文王出則克耆,六年伐崇,則稱王。”周人如此崇拜文王,因?yàn)槭撬於酥艹幕鶚I(yè)。由此詩可見,文王還制定和完善了一套國家法規(guī),成為后王治政所本。祭祀也是文王法典內(nèi)容之一,《周禮·春官·大宗伯》有“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詩中也贊美文王開始祭天而行征伐。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篇》云:“文王受天命而王天下,先郊,乃敢行事而興師伐崇。”其實(shí)文王“肇禋”祭天,意在宣布自己受天命而將取代殷商,從此吹響了向商紂進(jìn)攻的號角。當(dāng)然文王采取的是先削弱殷商以擴(kuò)展勢力的策略,所以先伐崇國。以后更趨強(qiáng)盛,武王終于滅商。詩中所言“迄用有成”,也贊美文王武功是良好開端。當(dāng)然這些都屬“維周之禎”。
此詩句不甚連貫與完整,因而后世學(xué)者或疑其有闕文(如朱熹《詩集傳》),或以其當(dāng)為《清廟》之一章(如牟庭《詩切》)。
上一篇:《竹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臣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