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使無情處都有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自是詞中變格,而風致絕勝,并能使無情處都有情。(陳廷焯 《詞則·別調集》 卷一)
【詞例】
鷓 鴣 天
新 春
葛勝仲
玉琯還飛換歲天,定山新棹酒船回。年時梁燕雙雙在,肯為人愁便不來?
衰意緒,病情懷,玉山今夜為誰頹? 年時梅蕊垂垂破,肯為人愁便不開?
【解析】 葛勝仲 (1072—1144) 字魯卿,丹陽 (今江蘇丹陽) 人。宋哲宋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曾任禮部員外郎、國子祭酒、汝、鄧、湖等州刺史。有才藝,為人忠直,仕途坎坷。有 《丹陽集》。其詞今存82首,多平庸之作,不為選家所重。偶有佳語,少見完璧。
這首 《鷓鴣天》 受到陳廷焯激賞,以為是 “風致絕勝”之作,主要是因其 “能使無情處都有情”,妙在上下片的后兩句,確有創造性的藝術技巧,值得借鑒。詞表面寫孤獨寂寞和衰病造成的痛苦和憂慮,其實反映了作者仕途上的坎坷失意和悵惘。上片寫歲月流逝,梁燕雙飛雙宿,反襯自己的空虛寂寞。“玉琯”兩句點明時節轉換,新春來臨,自己從定山 (在杭州錢塘江北岸) 乘船載酒而歸,暗用李白 “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重憶》)詩意。淡淡勾畫了一個浮沉于歲月流波,無所遇合,若有所失的形象。精采在下兩句。先看 “年時梁燕雙雙在”這一句。去年的梁間燕子曾隨秋風南遷,在春回大地之后,又雙雙歸來,安然無恙。燕子與春天一起歸來,自己的生活卻不能與春天一起蓬勃; 燕子成雙成對,自己卻獨身一人。在“梁燕雙雙”的反襯下,詩人更顯形單影只,孑然無依。這種寫法,很早即已成形。如唐代沈佺期的 《獨不見》“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飛玳瑁梁。”就是以雙托單,以無情托有情的顯例。此詞的寫法更高一層,已不是單純的反襯,渲染,而是將個人的感情更直接地外射到身外的景物上,這便是“肯為人愁便不來”這句的妙處。梁燕本無人的感情,既不會因人愁不來,也不會因人喜不來,它們與人的感情無關,但這里說它們不肯顧及人的感情,硬要在失意、敗興人的面前顯示自己生機勃勃的存在,便已將自己激蕩的情懷外射在燕子的身上了。正與歐陽修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蝶戀花》)同一妙詣。王國維 《人間詞話》 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謂有我之境,實質就是把抒情主體的感情外射到景物之上,使物體人化、性格化,以此創造出感人的意境。
此詞下片寫衰病、頹放,以梅花燦然開放,反襯自己的郁郁寡歡。“衰意緒,病情懷,玉山今夜為誰頹?”,精神不振,情緒不佳,酒醉昏昏。“年時梅蕊垂垂破,肯為人愁便不開?”,去年作蕾的花苞,一入新春,便次第噴芳吐艷,盡情歡笑,哪里還會去顧及詩人的愁悶而收斂自己的花苞呢?又是一個精彩的有我之境,又是一次鐘情的外射和外物的人化。上一次是動物,這一次是植物,這構成了一個人化的趨勢系列。
這酷似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詩之所以傳誦千古,是因形象超越了思想——本意形容自己象沉舟、病樹一般衰頹,而實際上卻描繪了一幅以沉舟病樹為反襯與參照物的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生機勃勃的圖畫,催人自新,激人向上。究其根由,當然還是創作個性所致。這更是一個動人的有我之境。綜上所述,“使無情處都有情”,既是一種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的手段、技巧,又是一些分枝技巧——諸如對照、擬人等的目標和功效,很值得玩味。
上一篇:抒情類·極詠古能事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含蓄類·借說婉曲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