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類·相因排比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句法重疊,排偶用之,而字面不盡同者,謂之“排比式”。排比式復有各種不同寫法,其各句中性質相類者,謂之“相因排比”。(《詹安泰詞學論稿》第七章 《論修辭》)
【詞例】
行 香 子
朱敦儒
寶篆香沉,錦瑟塵侵,日長時,懶把金針。裙腰暗減,眉黛長顰。看梅花過,梨花謝,柳花新。春寒院落,燈火黃昏,悄無聲,獨自銷魂。空彈粉淚,難托清音。但樓前望,心中想,夢中尋。
【解析】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氣勢和渲染,它用結構相同,語氣相似的句式,逐層地敘述事件、描繪景物、抒發情感,配合詞所特有的韻律,增加詞的節奏美和感染力。“相因排比”指在排比句式的各句中、內容的性質基本相似,它們對同一個方面、同一件事物、同一種情感,從不同層次進行描寫,以強調作者的創作目的,實現作者、作品、讀者三者的完美融合。如朱敦儒這首 《行香子》,抒寫暮春時節閨人獨守空樓、思念丈夫的愁苦,上片和下片便各用了一個相因排比。上片 “看梅花過,梨花謝,柳花新。”連寫三種景物,突出時光如逝、良辰難再。“過”、“謝”,言花已落,“柳花新”,雖言花始開,但柳花開放帶給人們已不是春的欣慰和歡喜,而是春光即逝的焦慮和憂愁,所以在這里“新”與 “過”、“謝”內涵基本相同,從時間的順序表現自然景物的變化,反襯閨中那“裙腰暗減、眉黛長顰”的思婦對春景的敏感和對自我的傷悼。下片 “但樓前望,心中想,夢中尋。”連寫三種感情活動,表現女子相思的痛苦,“望”、“想”、“尋”,互為因果、形象地再現了思婦感情活動的軌跡,既從次序上概括了她從黃昏到夜晚的心理歷程,又從深度上體現了她孤單和愁苦。作者用這兩組排比,細膩而真切地再現了女主人公對自然的敏感、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的傷悼,感情深沉,節奏低緩,一唱三嘆,回味無窮。
朱敦儒 《行香子》 的排比,以時間順序為主,從 “動” 的方面逐層深入,寫景抒情,這是相因排比的第一種形式。第二種形式即以空間位置為主,將各種相類似的景物和色彩置于同一畫面上,從相對靜止的角度加以點染和鋪述,增強詞的藝術美。如高觀國 《金人捧露盤》,描寫梅花的情態:“溪痕淺,云痕凍,月痕淡,粉痕微。江樓怨,一笛休吹。芳音待寄,玉堂煙驛兩凄迷。新愁萬斛,為春瘦,卻怕春知。”四個 “痕”字著意點染梅花的顏色,“淺”、“凍”、“淡”、“微”,均屬陰黯色彩,色調偏冷,傳出早梅幽寂靜謐的情調,格調高遠,趣味盎然。
相因排比的第三種形式,即排比句式中各句所寫的內容雖然不同,但所表達的意思基本一樣,仍具有相因性質。如蔣捷《賀新郎》: “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兒磊磈,酒澆不去。據我看來何所似: 一似韓家五鬼,又一似楊家風子。”作者原注:“鄉士以狂得罪,賦此餞行。”可知作者所送者乃是位不遵常軌的狂人,詞中 “韓家五鬼”、“楊家風子”均屬那種放蕩不羈之輩,二句內容雖然有別,但性質完全相同,都與 “狂”相關,用以比擬 “鄉士”,準確而貼切,且進一層勾劃出 “鄉士”狂蕩不羈的風神。
上一篇:修辭類·相反排比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修辭類·相對排比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