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帽側
【出典】 見“側帽檐”條。
【釋義】 北魏貴族獨孤信曾歪戴帽子,吏民以為時髦,競慕而學之。后因用“帽側”作為詠士大夫文人之流瀟灑風度的典故。
【例句】 ①冠帽斜欹辭醉去,邀定,玉人纖手自磨香。(黃庭堅《定風波·客有兩新鬟善歌者,請作送湯曲,因戲前二物》403)這里用“帽斜欹”形容醉后的情態。②歸時壓得帽檐欹,頭上春風紅簌簌。(盼盼《惜花容》[少年看花雙鬢綠]418)這里用“帽檐欹”喻示瀟灑隨便的青春風姿。③剩挽雕盤欹醉帽,重催飛騎走紅塵。(葉夢得《浣溪沙》[睡粉輕消露臉新]771)這里用側帽一典,形容醉后之態。④今冬寒早風光好,休怪攙先欹絮帽。(朱敦儒《西湖曲》[今冬寒早風光好]866)這里用“側帽”形容游湖時的自在隨意之態。⑤提壺人至,竹根同臥,醉帽盡從欹墮。(李彌遜《永遇樂·用前韻呈張仲宗蘇粹中》1048)這里用“側帽”之意,以示醉后頹放之態。⑥從教破帽頻欹側,樓頭霜樹明秋色。(韓元吉《醉落魄·戊戌重陽龍山會別》1396)這里用“帽側”描寫重陽登高作樂時的不拘小節之行。⑦發蕭蕭,任從帽側。(袁去華《金蕉葉》[江楓半赤]1503)這里用“帽側”表示不為外物所凝滯的自在風度。⑧閑欹烏帽,又過城東。(陸游《憶秦娥》[玉花驄]1587)這里用“欹(側)烏帽”自畫游冶時的隨便自在之態。⑨亸吟鞭,欹醉帽,行盡關山古道。(石孝友《更漏子》[亸吟鞭]2050)這里用“欹帽”狀旅途中的自由自在情態。⑩駐雕鞍、問柳東風陌。花底帽、任欹側。(陳允平《迎春樂》[江湖十載疏狂跡]3133)這里用“帽欹側”自寫風流游冶時的狂放不羈。
上一篇:宋詞典故《山陰回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平康巷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