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馬嵬
【出典】 唐·陳鴻《長恨歌傳》:“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愚弄國柄。及安祿山引兵向闕,以討楊氏為詞。潼關不守,翠華南幸,出咸陽,道次馬嵬亭。六軍徘徊,持戟不進,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晁錯以謝天下。國忠奉氂纓盤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問之,當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之而去。倉皇展轉,竟就死于尺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肅宗受禪靈武。”(據《文苑英華》卷七九四引)《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傳》:“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楊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于佛室。時年三十八,瘞于驛西道側。”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二《關內道·京兆府·興平縣》:“馬嵬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三里。馬嵬于此筑城,以避難,未詳何代人也。”
【釋義】 馬嵬在今陜西省興平縣,唐時屬京兆府。唐天寶十五載,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李隆基倉皇西逃,行至馬嵬驛,軍士殺宰相楊國忠又請殺楊貴妃,李隆基被迫下令縊死楊貴妃,將其尸體埋于驛側。
【例句】 ①一從魂散馬嵬關,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歐陽修《浪淘沙》[五嶺麥秋殘]141)作者詠荔枝而憶及喜吃荔枝的楊貴妃,句中以魂散馬嵬關指楊貴妃之死。(參見“一騎紅塵失笑”條) ②可惜馬嵬恨,不得寄丹青。(陳德武《水調歌頭·題<楊妃夜宴醉歸圖>。上寫秦虢二夫人、貴妃抱嬰于馬上》3456)這里以馬嵬恨指楊妃之死。③馬嵬風雨歸時路,艷骨銷黃土。(陳深《虞美人·題<玉環玩書圖>》3532)這里是感嘆無人將楊貴妃之死畫成圖畫。
上一篇:宋詞典故《飛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騎黃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