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問津書院姜塢先生主講于此八年外舅重游其地感欲為詩乃約當世同用山谷武昌松風閣韻·范當世
有文支拄山與川,恍人有背屋有椽。我立此語非徒成,眼下現有三千年。遠矣周孔隔地天,手語自聽交鳴弦。五德替代如奔泉,掃去碌碌留圣賢。此事擔當在幾筵,耿耿一發天宇懸。丈人家世留青氈,文字碧水流潺湲。從來不與時媚妍,薑塢先生此粥饘。百年喬木參風煙,公來再飲唐山泉。龍堂蛟室來眼前,吾今只可爛漫眠。夢里不須書繞纏,醒亦毋為世教攣。眼見地塌天回旋。
此詩寫于光緒十七年(1891)前后。此年二月,詩人至天津,在津期間,訪問津書院,有感而發。薑塢先生,指姚范,字南菁,學者稱薑塢先生。姚范為姚鼐之叔父,姚瑩之曾祖。范當世續娶之姚氏,為瑩之孫女。外舅:俗稱岳父。即姚濬昌,濬昌為姚瑩之子。
這首詩總寫游訪問津書院所激發的感慨。詩的開首兩句,即突兀托出詩人的基本論點。“有文”句中的“文”,特指闡發了宇宙間不可磨滅真理之文。《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集注》:“道之顯者謂之文。”開首兩句意謂:宇宙山川有了闡發真理之文的支撐,便如同人有脊背,屋有椽木一樣,可賴以挺立。
由這一基本論點出發,詩人先以周、孔之文為例,加以論證。周公制禮作樂,孔子皆弦歌之,使先王之禮樂教化可得而述。五德替代,歷史演進,碌碌者遭受淘汰,圣賢之言、禮樂之道則萬世長存。手語:指彈奏琴箏一類弦樂器。“手語自聽交鳴弦”,意謂周、孔將先王之道付于琴弦,以求得保存和推廣。五德:先秦時期的一種歷史觀,以金、木、水、火、土代表五德,以五德相克相生說解釋王朝興替的歷史現象。“此事擔當在幾筵,耿耿一發天宇懸”。意謂先王禮樂教化,如耿耿一發,懸浮于天地之間,幸而得傳,澤被海內,歸功于幾筵上為人供奉的周、孔神靈。
詩人為證實“有文支拄山與川”的基本觀點,遠以周、孔傳先王之道為證據,近則又以“丈人家世”為證據。青氈:《晉書·王羲之傳》謂王獻之曰:“夜臥齋中,而有人入其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偷兒,青氈為吾家舊物,可特置之。’群偷驚走。”后以青氈代稱士人故家舊物。詩人岳丈姚姓有家學,世有文名,文章傳世,如碧水潺流。詩人于此稱譽不已。想當年,薑塢先生講學于此,如今百年喬木已成參天之勢,后人憑吊,歷數就讀于此的俊杰之士如入龍室蛟堂一般。“吾今只可”以下四句,描述了詩人怡然自樂的心態。遠有周、孔之道綿延久遠,近有丈人家世文名四播,我盡可爛漫而眠,不必擔憂地塌天旋,緣因“有文支拄山與川”。
此詩重在立意。在詩體結構上表現出清代學宋詩派以議論入詩、以學理入詩的特點和對雄怪莽蒼、硬語盤空詩風的追求。
上一篇:歲暮登黃鶴樓·陳恭尹
下一篇:題長吉集·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