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解說與賞析
明代小說、戲曲中有相當數量的作品直接反映政治斗爭,有的甚至是時事,《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便是白話短篇小說中這類作品的代表。這篇小說取材于明代嘉靖年間一個真實的事件,《明史·沈鍊傳》和江盈科《明十六種小傳》卷3“沈小霞妾”里都有記載。《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中沈鍊的事跡,基本與《明史》相符,但《明史》中有關情節不過數百字。聞淑女的故事以《沈小霞妾》為基礎,《沈小霞妾》一文也僅四百余字。作者將其擴展為一萬五千余字的生動感人的故事,不僅經過精心編輯與剪裁,而且在民間傳說、講唱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藝術加工。這篇故事情節本身就十分曲折,但作者很注意在人物刻劃上下功夫,先后出場的沈鍊、賈石、聞淑女,都有鮮明個性,使作品格外生色。又以《出師表》為重要關目,將整個故事連接起來,不僅使原來兩篇故事珠聯璧合,而且突出了主人公不懼權奸、敢于抗爭的精神,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小說寫這三個人物,各突出其一個主要的特征。沈鍊是突出一個“忠”字,作品一開頭便告訴讀者他是龍逢、比干一流的人物。龍逢是夏朝忠臣,比干是商朝忠臣,都因直諫被殺。作品通過公宴飲酒一段寫出了沈鍊嫉惡如仇、不畏強暴的性格。在嚴氏父子弄權、“萬般皆下品,只有奉承高”的惡劣環境里,誰與奸佞作對,立見奇禍。公宴時,嚴世蕃十分倨傲,狂呼亂叫,旁若無人,戲弄欺辱馬給事給自己取笑。這時,沈鍊有一肚子不平之氣,竟也揪了嚴世蕃的耳朵,向他口里灌酒,并且還學著嚴世蕃的樣子,一般拍手呵呵大笑,“唬得眾官員面如土色,一個個低著頭不敢則聲”,這一組鏡頭把沈鍊“伉直”的性格充分展現出來。事后沈鍊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與嚴世蕃較量猶如以卵擊石,必遭兇險,但他在所不惜,“只當做張子房在博浪沙中椎擊秦始皇,雖然擊他不中,也好與眾人做個榜樣”。可見,他已置生死于度外,準備用生命去喚起更多人的抗爭,迫使奸相倒臺。正是這樣,他才決心寫奏書彈劾嚴氏父子;也正是這樣,他到了保安,才毫無顧忌地行動,在被罪遭貶的情況下,依然公開講論古今忠義大節,扎草人作李林甫、秦檜、嚴嵩等以為射鵠,寫信斥罵楊順殺良民謊冒軍功。這一系列斗爭事跡,雖都見于《明史》本傳,但經過作者繪聲繪色的藝術描寫,一個剛正激烈、心高氣傲的忠臣形象逼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賈石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小說著力描寫他的“義”。《明史》里只提到“賈人某”,在沈鍊到保安后,“詢知其得罪故,徙舍之”。“賈人某”大約是個姓名無考的商人。小說中的賈石是一個軍家子弟,他痛恨奸佞,仰慕敢于和嚴嵩父子斗爭的沈鍊,因此,當他得知沈鍊謫佃保安后,便熱情接待。他們素不相識,卻一見如故,情同手足。作品通過賈石移家借宅、索沈鍊所書《出師表》為信物出走等情節,充分表現出賈石的“義氣”。賈石與沈鍊是傾蓋相逢,只為感慨時事,情投意合,自己搬到親戚家去,將宅舍借給友人,在親友尚且競產爭財的時代,這一行動更加引人注目。而在整個過程中,二人胸襟的磊落,言辭的率直,情誼的真切,更是感人肺腑。沈鍊是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正直之士,賈石則是一個審度時勢、老成精細的良友。他們二人忠義之心相同,而性格各異。沈鍊被害后,賈石將沈鍊尸體偷偷埋葬,為保證絕對安全,竟連沈鍊夫人和兒子也隱瞞著。在出走時,他帶走了《出師表》,悄悄徙居河南避禍,他長期保存著好友手書的《出師表》,作為日后與沈鍊家人聯系的見證,這說明他極富有生活經驗和斗爭策略。賈石是一個血肉豐滿的平凡而又可敬的形象。
在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最出色的要算沈小霞之妾聞淑女了。馮夢龍在《情史》中評《沈小霞妾》說:“順楷輩死,肉不足喂狗,而此妾與沈氏父子并傳,忠智萃于一門,盛矣。” 作者塑造聞淑女這個形象時,著重寫她的“智”。聞淑女雖是一個小妾,但她極有見識,臨危不亂,遇事不慌。沈小霞被捕時,她主動提出“一路伏侍官人”,“幫著官人申辯””。來到濟寧城外,夫妻兩人設計,由沈小霞假托去城內馮主事家討債,為了迷惑差人,聞淑女故意說:“不如吃了飯趕路為上。”又假意叮囑:“官人早回,休教奴久待。”還對差人李萬說:“若馮家留飯,坐得久時,千萬勞你催促一聲。”這些假象使得兩個差人連一點戒備心都沒了。及至沈小霞安全躲入馮主事家,差人尋找不到時,聞氏一口咬定是兩個差人謀殺的,小說寫道:
“說猶未了,只見聞氏噙著眼淚,一雙手扯住兩個公人,叫道:‘好,好,還我丈夫來!’張千、李萬道:‘你丈夫自要去尋什么年伯,我們好意容他去走走,不知走向哪里去了,連累我們在此著急,沒處尋找,你倒問我要丈夫! 難道我們藏過他?說得好笑!’將衣袂掣開,氣忿忿地對虎一般坐下。
聞氏倒走在外面,攔住去路,雙足頓地,放聲大哭,叫起屈來。老店主聽得,忙來勸解。聞氏道:‘公公有所不知,我丈夫三十無子,娶奴為妾。奴家跟了他二年了,幸有三個多月的身孕,我丈夫割舍不下,因此奴家千里相從,一路上寸步不離。昨日為盤纏缺少,要去見那年伯,是李牌頭同去的。昨晚一夜不回,奴家自己疑心,今早他兩個自回,一定將我丈夫謀害了。你老人家替我做主,還我丈夫便罷休!’……”
這一段繪聲繪色的描寫,把聞淑女潑辣干練的性格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她以攻為守,一口咬定差人殺死丈夫,取得了群眾的同情,使她在這場斗爭中逐漸取得了主動權,將兩個差人推向被動的地位。直待告到官府,又每過五日便到官府啼哭,要死要活,使州守相公沒奈何,張千、李萬不知挨了多少打,最后張千被打得爬走不動,得病身死,李萬逃脫。聞氏成功地掩護了丈夫,足見其機敏干練,足智多謀。小說對聞淑女的熱烈歌頌,反映了白話小說中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背叛。
小說把沈鍊抄錄《出師表》做為一個貫串全劇的關目。開篇就介紹沈鍊仰慕諸葛孔明的為人:“孔明文集上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沈鍊平日愛誦讀之,手自抄錄數百篇,室中到處粘壁,每逢酒后,便高聲背誦,念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往往長嘆數聲,大哭而罷,以此為常。”沈鍊決心改變奸佞當權的現實,他的長嘆和大哭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他在公宴時回敬嚴世蕃后,大呼:“漢賊不兩立!”這段描述清楚地顯示了沈鍊的思想和追求。賈石從墻上揭下兩幅沈鍊親筆楷書的前、后《出師表》,作為后來與沈小霞相會時的信物,最后又把一軸沈鍊親筆《出師表》供奉祠堂,以全其志。這個細節既增強了整個故事情節的聯系,又彰明了作品的主旨,更可以感受到作者經營的苦心。所以,作品用“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名篇。
上一篇:《金瓶梅·欲海相逢》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清夜鐘》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