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四卷十六回。未署作者。今存醉月樓刊本,范寧先生藏。
作品敘韓翊與柳氏的愛情故事,系由唐傳奇許堯佐的《柳氏傳》演化而來。兩相比較,不同有三:一、篇幅長短不同,前者為短篇,后者為長篇;二、語體和敘述方法不同,前者為文言,后者為白話,三、后者又增一婢女輕娥。另,明代熊龍峰刊有《蘇長公章臺柳傳》,晁氏寶文堂書目中著錄有《失記章臺柳》。 《章臺柳》寫的是,唐天寶年間,長安有一姓李名王孫的巨富,其為人仗義任俠, 好交游,不喜女色,常散財結客,遨游名山大川。其愛姬柳氏,貌如西子,性格沉靜,好文墨,厭繁華,故李王孫專為她修建章臺別墅,稱之為章臺柳。鄧州南陽才子韓翊,俊雅風流,性情灑落,“胸藏五車之書,口揚八叉之技。學壓班馬,才沖斗牛。”但家境貧寒,年逾二十尚未婚配。韓翊為應試來到京師,李王孫把韓生請入府中。二人義氣相投,李對韓特別尊重,贈馬贈金并將其留住于章臺樓附近。韓與柳相遇, 彼此有情,當韓翊從丫環輕娥口中得知為李之愛姬后, 便不存幻想。不意李王孫竟把柳氏送給韓生,并贈送資財,使二人結為美滿夫妻。李自己卻棄家去華山學道。后來,韓生官授員外參軍,出邊衛城,暫與柳氏分離。因安史之亂,柳氏又與輕娥離散,孤身一人,只好剪發為尼。 番將沙吒利見章臺柳貌美,將其騙到府中。歷經數年,柳氏亦未屈從。韓回京后,思念柳氏而無計可施。虞侯許俊單騎走馬入沙吒利府衙接出柳氏,夫妻重新團圓。
《章臺柳》與《蘇長公章臺柳傳》相比,情節、人物都有較大的變化。《蘇長公章臺柳傳》。男主人公是蘇軾。蘇軾被貶回京后為臨安太守,與好友佛印長老賞牡丹酌酒,請來一妓者歌唱,這就是西湖上酒樓的章臺柳。蘇軾見她有才有貌,非常愛慕,當場賦詩傳情,表示要娶柳姬。蘇乃酒中之言,過時便忘了。章臺柳等了一年,不見蘇太守來娶,便嫁了一畫家李從善。當蘇軾又想起章臺柳差人以簡帖相請時,卻遭到了拒絕。蘇軾與佛印長老等幾位朋友,各在章臺柳的回詩上和詩一首。詠嘆、惋惜這一失去的美事。這兩部小說雖然大相徑庭,但有兩點說明它們的聯系。一是女主角都是章臺柳,二是一首關鍵性的詩基本相同。在《章臺柳》中第十回,韓生思念柳氏的詩: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在《蘇長公章臺柳》中,蘇軾送到李家的第一個簡帖正是這首詩,僅個別文字不同,兩部小說的血緣關系由此可見。從現有資料可作出如下推斷,元明之間流傳的《蘇長公章臺柳傳》是從唐人傳奇《柳氏傳》改編來的, 硬把生在北宋的蘇軾去作南宋才改為臨安的太守。顯然比較粗疏,由此可證明為民間流傳的作品。而《章臺柳》長篇小說,則基本上依據《柳氏傳》演繹而來。
《章臺柳》文字流暢,筆法輕快,具有幽默詼諧的特點,并富有戲劇性,是一部藝術上臻于成熟的才子佳人小說。
上一篇:《立憲鏡》簡介|鑒賞
下一篇:《簡帖和尚》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