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晏子卜鄰
典源出處 《左傳·昭公三年》:“初,(齊)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kai)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及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乃毀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且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
釋義用法 春秋時齊國丞相晏嬰的住居低洼狹隘,又鄰近喧鬧的街市,齊景公想為他另造住宅,晏嬰謝絕了。以后趁晏嬰出使時,景公為他改建了住宅,但晏嬰回來,仍然改成原來的樣子,并說明是為了選擇鄰居。后用此典,以“晏子居”等指狹小簡陋的住宅; 以“卜市鄰”等指選擇好的鄰居。
用典形式
【卜市鄰】 清·錢謙益:“漢臣未可營居第,齊國還須卜市鄰。”
【晏子居】 清·趙執(zhí)信:“屨隘晏子居,水渫陳仲井。”
【晏嬰宅】 明·陳子龍:“予苦晏嬰宅,開戶履已盈。”
【晏家近市】 清·趙執(zhí)信:“晏家從近市,陳巷不容車。”
上一篇:詩詞典故《晏子一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晏子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