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海棠詩社》解說與賞析
在36回中,實際可分作兩大問題。一是暗示寶玉、寶釵之姻緣是必然的發展,但又是不如意的,是貌合神離的,寶玉是鐘情于“木石前盟”的,但又不是因緣,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雖然如此,但還是十分執著,想盡力去追求,其想法還是幼稚的,眼界是狹窄、淺顯的。二是情悟梨香院,這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感悟,使寶玉思想經過感悟,實現升華,深入人生。關鍵是由自我擴大到自我以外的別人,焦點是男女之情的機緣,也就是古詩所說的“欲除煩惱須無我,各有因緣莫羨人”。在此以前的賈寶玉,不管他如何在夢中說夢話,說什么“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 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在他的感覺中,并未意識到世界上還有別的少男存在,還有別的少女存在,還有別人的男女感情存在。而只意識到他是大觀園中唯一的“情種”,而別人都是須眉濁物,因而有意識、無意識地感到所有少女必然都對他有好感……而當他在梨香院正面為齡官冷落后,這時才頓然悟到,原來世界上情各有所鐘,并非只他寶玉一個。原來他對襲人說什么“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等等,說的似乎徹底,但還只是參透生死關,而未參“情緣”;還只是想著“你們”的眼淚,“我的尸首”,而未想到別人的眼淚,別人的尸首;在梨香院受了感悟后,才又對襲人說出“從此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淚罷了”。這才是進一步的覺悟。即參透“生死關”之外,又參透了“情關”。這一升華十分重要,是寶玉出家的初步。
由第37回到第38回,是集中寫大觀園人物文采的數回,用書信和作詩和評詩來表現。自然用的是中國傳統文學的表現手法。
《紅樓夢》作為描繪十七世紀中國貴族社會的生活,寫“金陵十二釵”人物形象,寫詩的場面是必須要描繪的。歌詠言,詩言志,言為心聲,只有通過人物吟詩的描繪,才能更顯示人物的高貴身份,聰明才智,感情性格。文如其人,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音容笑貌,也有各人不同的詩篇。
用詩來表現小說、戲劇中的人物性格,并非自《紅樓夢》始,這也是古已有之的了。唐人傳奇便常常使用這種手法。元稹《會真記》便是著名的例子。但是用這種手法塑造人物,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要知寫小說中的詩,除去傳統的在回目前、回目后的詩句外(這如同于戲劇的定場詩、下場詩),在故事發展中,書中人物在各種場合詠唱的詩句,或寫景,或抒景,都是書中人物的,有一定的個性、情節、景物、時間、地點……作者是替他們代擬詩句,或深、或淺、或纏綿、或超脫……要詩如其所寫的人物性格,要有高度的準確性。《紅樓夢》在這一點上,是成功的,超過其他的古典小說和戲劇。
大觀園生活,是多層次的。高層次的文化生活,也是當時文人學士常說的“詩酒風流”,佐之以琴棋書畫。遠古不說,自兩晉南北朝以來,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藝術精神寄托。一般是以男人為主的,但一說到才女,那也必須具備與男人旗鼓相當的文化層次。從古以來,女子不能享受與男子同等的文化教育,能受到教育、學得文化、成為才女的,即使在官宦人家中,也只是極少數。
寫“才女”生活,是等同與男子中的高級知識階層的,是遠遠超出于一般世俗文化水平以上的。而作者的女性觀又不同于世俗,具有反封建的特征,即女子是水做的,男子是泥做的,女子在好多方面都超過了須眉濁物的男子,因而在寫作詩上,寶玉并不出色,每次詩會——即文人學士所說的“白戰”,他都是失敗的。
海棠社的興起,是探春首先提出的,顯示了探春的組織才能,和不同于流俗的思想愛好、藝術才華。她引寶玉為同調,是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妹,在文化層次和藝術情思上有共同的愛好。所以前次買玩具要托寶玉,找“有意思又不俗氣”的;而這次想興詩社,又先與寶玉共同商量。
第37回一開始,先擬了探春給寶玉的小啟,和賈蕓寫給寶玉的信。這一雅一俗的兩封信,形成鮮明的對照,十分別致。兩相對照,卻又以寶玉為中心,形成自然而又巧妙的聯系。把大觀園內外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大觀園生活是“妃子家”的特殊生活,但又和社會生活、大觀園外面的生活同時活動著、聯系著。這樣生活感就更強烈。
中國文人聚會吟詩,不管官職多么大,地位多么高,和小官、小輩以及普通百姓、甚至和尚、道士在一起作詩,都是平等的。探春小啟中用了東晉名僧慧遠主持白蓮社、陶淵明也參加,以及謝安在會稽東山邀集名士游山玩水、吟詩作文的典故,說明仰慕古人,結社吟詩的抱負。因此這回寫作詩的情節,不只是渲染故事,更重要的也是寫各人的情趣。
歷史上的文人,必然有名、有字,但到了結社吟詩時,還要隨自己志趣,起個別號。作詩之先,一段起別號的文字,卻寫的別開生面,有雅致而無酸氣,有生活氣而無陳腐氣,不說林黛玉的“瀟湘妃子”有多么雅,而活潑的文字是大家給寶玉起綽號,叫他“無事忙”、“富貴閑人”等等,在雅唱中又穿插玩笑語,這才顯得更加真實。
海棠詩是“海棠社”的初會,如單寫海棠詩而不及其他,那便顯得呆板,因而在海棠詩之后,接著便寫菊花詩。但又不能如海棠社一樣,等同起來,一次一次流水賬記下去,那豈是“紅樓文字”,自然要有一種變化。這樣便安排寫海棠詩時,湘云先不在,然后派人去送高雅的食品新鮮紅菱和雞頭、桂花糖蒸的栗粉糕,這樣引來了湘云,別人感到作了四首同樣題目白海棠詩已不容易,而湘云一到又是兩首,這樣真的就是“海棠詩社”了。
上一篇:《西游記·沙和尚》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湘云醉眠》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