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山水誰知
【出典】 《呂氏春秋》卷一四《孝行覽·本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釋義】 山水為高山流水的縮語。春秋時,伯牙鼓琴,無論是意在表現高山還是表現流水,鐘子期均能領悟其旨。后世常用高山流水比喻高妙的樂曲,也用“山水相知”比喻知己之交。
【例句】 漫道琴弦綠綺,游魚聽、山水誰知。(洪適《滿庭芳·辛丑春日作》1386)這里反用伯牙鐘子期事,感嘆世間缺少知己。
上一篇:典故《山水有清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山河兩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